頭部企業成長性優于創業板 市盈率卻不及二分之一
從公布的940家創新層企業來看,無論從業績體量、企業成長性還是資產質量來看,整體數據均大幅優于新三板整體企業。從2017年年報來看,創新層企業2017年平均營收為5.34億元,是新三板整體水平的近三倍;凈利潤為3347萬元,是新三板平均值的逾三倍;營收和凈利潤增長率則分別高于新三板平均值8.81、7.14個百分點;加權凈資產收益率達12.7%,更是遠遠超過新三板的平均水平。
根據股轉統計,2015年-2017年,創新層企業三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30.47%、24.37%,比創業板公司分別高出1.45個和13.37個百分點。其中有541家公司近三年凈利潤累計增速超過1倍,占比57.55%。
而從業績體量來看,940家創新層企業中,市值前200的企業幾乎能夠比肩創業板的平均水平。據犀牛之星統計,創新層200(剔除神州優車)的平均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15.36億元、9615萬元,創業板(剔除樂視網、溫氏股份)的平均營收和平均凈利潤則分別為14.49億元、1.30億元。
隨著新三板市場分層的進一步精細化,創新層企業有望品嘗到差異化制度紅利,而這200家頭部企業流動性還有望得到大幅提升。
對比創業板的成長性來看,創新層200去年的平均營收增長率為28.56%,低于創業板4.56個百分點;但15.73%的平均凈利潤增長率大幅高于創業板的3.54%。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舉債能力遠遠低于創業板的新三板上,這200家創新層頭部企業的加權ROE中位數為15.39%,平均數為15.72%,遠遠高于創業板8.79%和9.09%。
創新層200在成長性和資產質量都要優于創業板,但其估值卻遠遠低于創業板的估值。數據顯示,創新層200的市盈率中位數為23.64倍,而創業板為52.33倍,市盈率不足創業板的二分之一;創新層200的市銷率為3.51倍,而創業板為6.23倍。整體來看創新層頭部企業的估值遠低于創業板的平均估值。
不僅如此,據股轉公司統計,一季度創新層非金融企業的總營收975.33億元,同比增長19.21%;凈利潤為32.07億元,同比增速達89.44%。創新層一季度近九成的凈利潤增速也為2018年的高速增長貢獻了良好開局。
未來,在創新層保持穩定高速增長的基礎上,隨著監管層對創新層權利以及義務差異化建設的持續推進和完善,創新層企業有望品嘗差異化制度紅利。而目前正處于估值洼地的創新層,能否成為盤活新三板市場流動性的“萊克星頓槍聲”,我們不妨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