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季度,美國GDP增速創下兩年來最高紀錄,但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卻大幅下降,近期非農、工資、通脹數據也不斷走低。在失業率顯示充分就業的背景下,為何美國工資和通脹數據卻在走弱呢?美國經濟到底怎么樣?影響近期經濟走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這些因素能否持續?
需求端:消費邊際走弱,周期行業發力。油價升汽車降,消費作用減弱。從去年二季度起,美國消費增速連續三個季度在3%以上,是GDP增長的有力支撐。但今年1季度消費增速卻大幅下滑到0.6%,為2010年以來的最低點。從各分項來看,油價反彈、利率回升,機動車消費高位回落,1月和3月增速甚至下降到-42.4%和-36.9%;受租房和交通類的影響,服務消費環比增速也有下降,但影響可能主要來自天氣和季節因素。隨著短期偶然因素的消除,預計二季度總消費增速會有所回升。地產大宗走強,投資整體回升。自去年三季度以來,美國私人部門投資就在迅速回升,環比折年增速連續三個季度超過3%。庫存投資在連續發力后,今年一季度有所回落,但固定資產投資大幅攀升。隨著房地產和大宗商品市場的緩慢復蘇,美國住宅和采掘業固定資產投資觸底反彈,支撐了投資的高增長。
生產端:采掘建筑反彈,邊際改善最大。去年三、四季度美國私人部門總產出環比折年增速分別達到2.85%和3.34%(今年一季度數據仍未公布)。第二產業中采掘業改善最大,環比折年增速由負轉正,直接升至8.2%;其次是建筑業,也增長了3.8%;制造業產出增速相對較低,為2.1%。服務業整體也在增長,去年四季度零售、教育健康、批發、文娛酒店業產出分別增長8.0%、6.9%、6.7%和5.5%。此外,上游行業的產能利用率也大幅提高,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采掘業產能利用率提高7.2%,木制品提高4.7%,石油煤炭制品、非金屬礦、金屬加工等與大宗商品相關行業提高幅度也位于前列。
就業雖近充分,收入增長乏力。雖然美國5月非農新增就業僅有13.8萬人,但失業率降到了4.3%,這說明如果不考慮勞動力的退出狀況,美國經濟已經接近充分就業狀態。但隨著油價環比增長乏力、基數攀升,通脹開始走弱,PCE物價同比在4月降至1.7%,核心PCE同比也降至1.5%,為近兩年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如果將通脹因素剔除,勞動者實際工資增速從去年三季度以來反而是下降的。這些現象的背后是美國勞動參與率大幅降低,除了人口老齡化、受教育年限增加等結構性因素外,經濟不景氣也使得一部分勞動年齡的人口退出了勞動力大軍,例如5月失業率的降低主要來自勞動參與率下降。所以表現出美國失業率新低,而工資、消費、通脹數據不夠強勁。
未來還是看川普!往前看,有三個因素對美國經濟走勢的邊際影響會比較大。第一是大宗商品走勢。近期美國經濟復蘇中邊際上改善最明顯的是采掘業、大宗商品相關的制造業領域。但年初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增速回落,預計未來對美國經濟的帶動作用也會減弱。第二是房地產市場。剔除通脹增長后,當前美國房地產實際價格水平并不高,而且房屋空置率、房貸違約率、庫存水平均處于歷史低位,預計未來房地產對經濟仍會有帶動作用。第三是川普政策的推行,這也是最重要的。勞動參與率低、生產率增長緩慢是困擾美國經濟復蘇的長期問題。如果川普的減稅、基建政策能夠實施,會對經濟、就業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當前川普政策的推行困難重重,具體落實多少依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