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基本面分析:運營良好,資金面較緊
大連萬達集團層面基本面尚可,資金面較緊但短期到期壓力不大。
萬達商業是萬達集團中資產規模最大的集團企業,16年營業收入占整個集團收入的56%。目前萬達商業已經形成完整的商業地產產業鏈,土地獲取能力和項目執行能力很強,17年一季度萬達商業實現營業收入260多億元,同比增加,毛利率有所降低但保持在較高水平。現金流方面,企業經營性現金流逐年增加,但投資性支出較大且仍需繼續投入,若未來公司融資渠道不暢或不能合理控制成本,可能對公司的償債能力造成不利影響。資產方面,一季度末萬達商業擁有956億元的貨幣資金,對短期債務的覆蓋率較高;土地儲備面積超過6700多萬平米,且收購成本較低,資產質量高。
萬達文化是集團尋求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包括電影、旅游、體育等板塊,16年營業收入約占集團的1/4。企業近年來收購頻繁,據不完全統計,萬達文化12年以來的海外收購金額超過了110億美元。由于對外投資消耗大量資金,企業現金流不穩定且缺口較大,資產上流動性較差,非流動資產中長期股權投資和商譽占比較高,截至1季度末,公司有547億的商譽資產,可能有減值風險。但收購戰略受集團總部支持,能夠獲得資金援助,且短期內負債到期
債券到期壓力來看,盡管萬達集團有合計超過1000億元的債務,但年內到期的很少,只有25億的PPN,2018年到期的也只有45億元PPN和6億美元的海外債,集團層面來看債券的到期壓力不大。
2. 從萬達看民營債投資風險
民營企業受負面消息沖擊的風險:民營企業受負面消息沖擊,常見的有兩類,一是經營問題上出現負面消息,二是實際控制人出現負面信息。前一類比如今年3月份中國宏橋被沽空機構質疑,受此影響股債雙跌。后一類的案例也有很多,比如佳兆業、華通路橋、雨潤食品均有出現實際控制人風險,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創始人/實際控制人的外部資源(包括政企關系、融資渠道)和內部凝聚力對企業至關重要,一旦出現重大突發事件,企業運營和再融資都會受到沖擊,很可能成為企業陷入債務危機的“導火索”。
民企債在負面沖擊中的表現:1)民營企業在出現負面消息后,短期內都出現了估值大跌的情況,但如果負面消息無法證實,或者證實后對企業經營不會造成實質性損害or企業資質本身較好,短期內債券沒有償付問題,債券估值會逐漸修復。比如宏橋海外美元債的估值已經從90美元恢復到99美元左右。2)短久期博弈價值相對較高,如果債券絕對估值下跌到一定程度,可以適當博弈。即便是最終發生了信用事件,短久期的債務更有可能及時得到償付,風險較小。
3. 民企債投資仍需謹慎
1)民企債市場偏好趨降。今年以來民營企業信用風險多發,輝山乳業、宏橋、西王、天信等多個大型民企集團先后暴露風險,即便是萬達這樣的民營企業龍頭也飽受負面消息的困擾。本月26日洪業化工發布公告稱公司業績出現重大不確定性,其發行的3只公司債申請停牌,若洪業化工出現債務問題,有可能牽連其擔保方玉皇化工,后者為洪業化工7.495億元的債務提供了擔保。民企信用事件此起披伏,將使得本來就十分脆弱的市場偏好進一步降低。政策方面,對委外、銀行理財的監管雖有所放緩但仍將推進,機構風險偏好趨降,對民企債的需求還會減少。
2)再融資不暢對民企影響較大,仍需防范風險。債市的持續調整影響民營企業的再融資, 5月份民企債凈融資由正轉負,6月以來尚未有好轉。目前存續的民企債年內還有接近2400億元的到期量。未來隨著融資環境惡化的影響慢慢體現,民企資金面壓力加大,可能會有更多的民企爆出信用事件,屆時市場偏好將進一步降低、加劇民企再融資難度,形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