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小木)比人口總數減少更讓人擔憂的,是人口結構的老化。在不久的將來,歷史上人數最少的勞動力人群,要“接盤”人數最多的退休人群。
如果你家境貧寒,那么未來你的出路,很可能就是為那些有錢的中老年人提供各種服務了。最近,人口出生率下降相關話題,引發了廣泛關注。一時間,大家“談人口色變”,不少自媒體文章對此表示了擔憂,但大多都沒能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發現問題固然重要,但還遠遠不夠,我們有必要花心思來應對新趨勢的到來。因此,在今天的文章里,我會先分析當前的一些事實,然后根據這些事實揭示出來的問題找出路,在投資布局上給大家一些參考意見。
人口總數減少的同時,結構也在變化
據媒體的報道,北京2017年外來人口、戶籍人口雙下降,這是有統計數據以來首次出現類似情況。同一時間,上海市的流動人口所占比例下降了2個百分點。
北京上海這兩大城市的人口都出現了下降的趨勢,而其他的主要城市情況如何呢?根據《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全國633個城市當中,有38%以上的城市在流失人口。
你會發現,一線城市人口在減少,同時大部分中小城市的人口也在減少,那么,城市里的人都跑去哪里了呢?
實際上,是兩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了這個現象。首先,一線城市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讓一部分外來的打工者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支撐他們繼續打工生活,因此他們選擇離開一線城市。第二,中國各地近幾年修建了過多的新城區,造成了流動人口的大分流。
例如廣東、四川、山東等地近年規劃的新城區數量分別接近兩百個,而放眼全國,新城區的規劃總數達到了3000個。要滿足這些新城、新區的預期規劃目標,總共需要住進去34億人口。這是目前中國總人口的2.4倍。
換言之,攤大餅式的城市化建設,正在大量稀釋人口。這個趨勢也說明,很多沒有吸引力的新城區,以后極有可能成為無人問津的“空城”。這些地方的房市未來價值如何,也就非常明顯了。
與此同時,由于生活壓力的影響,現在年輕人的生育意愿越來越低。即使國家出臺了“二孩政策”,但新生人口數量仍舊不甚樂觀。
據聯合國的人口預測,中國人口將在2029年達到峰值14.42億,隨后從2030年開始進入持續負增長階段,2050年減少到13.64億,2065年減少至12.48億。這個數字,已經回到了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
人口總數減少并不是最致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人口結構也在發生劇烈的老化。在2020年以后,中國的老年人口比例將會急劇增加,65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在2030年之后將突破15%,并在下一個十年之后達到25%。
據測算,老年人比例的增高和生育率下降會使得二十年后中國有大約九千萬戶獨居老人,三代同堂的家庭比例下降為8%,普通家庭的規模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