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三板企業中赟國際發布了一則對核心員工施行虛擬股權激勵的公告。
中赟國際的虛擬股權激勵方案顯示,激勵對象為在公司正常工作的正式在職員工,不包括公司股東,并須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擔任公司經營管理層職務,擔任公司職能部門正職職務,擔任公司生產部門副職及以上職務,持有國家注冊資格證書并已注冊到公司,經公司董事會研究確定特殊需要的。不同職級的激勵對象,被授予虛擬股權的數量不同。
與其他虛擬股權激勵方案不同的是,中赟國際被激勵的員工要獲得虛擬股權,必須出資購買。中赟國際公告稱,激勵對象購入虛擬股權時,購買價格為公司上年末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合并會計報表每股凈資產。激勵對象購入虛擬股權時,每股僅需支付現金1元,未支付的部分,在激勵方案五年存續期滿后,公司回購時,從公司應支付激勵對象的回購價款中扣減。虛擬股權現金紅利在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利潤分配方案》后3個月內發放(如有)。如果生產部門管理人員未能完成本單位年度經營目標,激勵對象不享受當年虛擬股權現金紅利。
多數情況下,虛擬股權激勵是指公司授予被激勵對象一定數額的虛擬股份,被激勵對象不需出資就可以享受公司價值的增長。在新三板的歷史上,精冶源制定了首份虛擬股權激勵方案。其方案顯示,激勵計劃的有效期限為三年,即2015年至2017年,激勵對象無償享有公司給予一定比例的分紅權,授予對象范圍包括公司高管、中層管理人員、業務骨干及對公司有卓越貢獻的新老員工等。另一家推出虛擬股權激勵方案的公司是博岳股份,其方案明確表示,本激勵計劃不需要激勵對象出資,即授予價格為零元。
在不稀釋股權且不用大幅度增加薪資福利的情況下,虛擬股權激勵完成了對公司核心員工的激勵。但是,這種方式的實際運用并不多見。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僅有9家新三板企業采用了虛擬股權激勵的方式。
為吸引和保持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鼓勵骨干員工為公司長期服務,不同公司根據自身的情況,采用了不同方式的員工激勵計劃。早在2015年,掛牌企業黃國糧業就以建立激勵基金的名義,行虛擬股權激勵之實。黃國糧業公告,公司年度業績激勵基金的提取須滿足當年度實現的歸屬股東的凈利潤增長率超過10%、當年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6%(含)等業績要求,以當年度凈利潤增加額為基數,按照20%的比例提取年度業績激勵基金。大成醫藥、民太安、明通集團等公司采取了與之相類似的虛擬股權激勵方式。另外,合全藥業采取了股票增值權方式,豐江電池實施的是業績倍增期權計劃。
在國內,華為是虛擬股權激勵的典型代表。2000年前后,由于受到網絡經濟泡沫的影響,華為迎來企業發展歷史上的第一個冬天,此時華為開始實行名為“虛擬受限股”的期權改革。華為規定,根據公司的評價體系,員工獲得一定額度的期權,期權的行使期限為四年,每年兌現額度為1/4。被華為授予虛擬股權激勵的對象,可以據此享受一定數量的分紅權和股價升值權,但是沒有所有權,沒有表決權,不能轉讓和出售,在離開企業時自動失效,只能由華為控股公司工會回購。在華為內部運行多年的虛擬股權,一直被業內人士質疑不斷。
“很多知名企業和上市公司采用這樣的員工激勵方式,是基于一些特殊前提的。華為長期采用這種方式,主要是企業能夠長期保持良好的現金流和盈利能力。”榮正咨詢高級合伙人桂陽認為,對于一般公眾公司而言,不能機械地用華為的方式運行虛擬股權方案,這一激勵方式不可避免地會“吃掉”企業的利潤,造成實際盈利能力的下降,對企業來說并非最好選擇,因此建議企業慎用虛擬股權激勵這種方式。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