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財經 企業并購:新三板公司有的業績翻倍,有的悔青了腸子
新三板公司被上市公司并購,有人視為“嫁入豪門”,與上市公司“聯姻”,新三板公司可能獲得更多的資源、資金,助力企業發展,但結果并不一定如意。
2015年前后,上市公司并購、參股新三板公司實施完成的案例共有30起,其中全資收購的有9起,收購股權比例在50%以上的有16起。
歐比特并購鉑亞信息 交易價格:5.25億元
2014年10月,歐比特公告,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鉑亞信息100%股權,交易價格5.25億元。
鉑亞信息主要從事生物特征智能技術研究、應用產品開發,2014年4月24日在新三板掛牌;歐比特是一家嵌入式SOC芯片及系統集成供應商,此次收購,是歐比特的一次橫向整合。
并購前,鉑亞信息2013年營業收入為1.47億元,凈利潤2973萬元;歐比特2013年的營業收入為1.51億元,凈利潤為2801萬元。兩家公司的規模其實旗鼓相當。
不同的是,并購前,鉑亞信息的安防產品走上了正軌,其在動態捕捉技術領域又具有明顯優勢,業績正處于飛速發展中。而此時的歐比特營收、凈利潤持續下滑。
并購完成后,雙方在技術資源、客戶資源、融資平臺方面的共享,讓鉑亞信息得到了快速發展。
2016年,歐比特營收達到5.6億元,凈利潤8458萬元,其中鉑亞信息營業收入3.33億元,凈利潤5717萬元。
不難看出,鉑亞信息已經成長為歐比特重要的營收和利潤來源,甚至超過了上市公司原主體。鉑亞信息這筆5.25億元的買賣,現在看起來是相當劃算的。
雷科防務并購奇維科技 交易價格:8.95億元
2015年11月,雷科防務披露重組預案,擬通過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新三板公司奇維科技100%的股權,作價8.95億元。
這起并購直到去年7月才正式完成,從奇維科技去年的財務表現來看,這是一起成功的并購案。
在并購前的2015年,奇維科技營業收入7467萬元,凈利潤為1358萬元。而且,從2011年到2015年,奇維科技發展一直較為緩慢,業績上并無亮點。
但收購完成后奇維科技就實現了飛速增長。2016年奇維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42億元,同比增長90%;凈利潤5026萬元,同比增長270%。
2016年雷科防務業務開始由傳統制冷轉型成軍工電子信息,并購奇維科技后,雷科防務積極推動奇維科技與旗下子公司理工雷科在存儲系統、智能控制系統等方面的整合。
整合后的奇維科技業績實現了大幅增長。2016年,雷科防務實現凈利潤1.05億元,奇維科技占其凈利潤的比例已經達到50%。
雷科防務也表示,收購奇維科技進一步拓展了主營業務,對公司的盈利能力提高有明顯推動作用。
合力泰并購業際光電 交易價格:9.6億元
2015年4月份,合力泰(當時名為“*ST合泰”)發布了公告,計劃通過發行股份及現金支付,一次性收購比亞迪電子部品件有限公司、業際光電和平波電子3家公司100%的股權。
其中,對業際光電的交易作價9.6億元。
業際光電主營業務為智能終端產品觸摸屏研發、生產和銷售,2015年2月11日在新三板掛牌。當時的合力泰還是一家化工企業,收購業際光電主要是為了實現多元化戰略。
在收購業際光電前的2012年、2013年,合力泰已經連續虧損,證券簡稱也變為*ST合泰。
反觀業際光電,2014年前后,觸摸屏市場需求高速增長,此時的業際光電正處于飛速發展中。2014年其營業收入12.65億元,比上年增長17%;凈利潤4839萬元,增長121%。
并入合力泰麾下后,業際光電發展也相當亮眼。2016年,業際光電營業收入19.49億元,凈利潤達到1.61億元。
合力泰也借收購業際光電等多家企業擺脫了業績下滑的陰霾,2016年,其營業收入超過118億元,同比增長139%;凈利潤8.7億元,同比增長300%。
天華超凈并購宇壽醫療 交易價格:4億元
2015年4月,天華超凈發布了重組預案,擬以21.68元/股非公開發行1651萬股,并支付現金4200萬元,合計作價4億元收購宇壽醫療100%股權。
天華超凈主要從事防靜電超凈技術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宇壽醫療主要從事注射器等一次性醫療器械研發和產銷。天華超凈并購一家八竿子打不著的企業,主要是為了實施多元化戰略。
近年來,天華超凈傳統防靜電超凈產品競爭加劇、需求下降、毛利率下降,而宇壽醫療所在的醫療器械行業卻擁有較高的市場景氣度。
并入天華超凈后的宇壽醫療依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
2014年,宇壽醫療營業收入1.34億元,凈利潤1761萬元;2016年其營業收入為1.4億元,凈利潤3416萬元。在營收規模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宇壽醫療凈利潤大幅增長。
相比之下,2016年天華超凈營業收入5.9億元,凈利潤為1759萬元。這意味著,如果沒有宇壽醫療的業績貢獻,天華超凈實際上是虧損的。
眾業達收購工控網 交易價格:2.1億元
2015年6月,眾業達公告擬以自有資金2.1億元,收購工控網70%的股份。
工控網主要為企業提供自動化、信息化咨詢、資訊及電商服務,2010年2月8日在新三板掛牌。
被眾業達收購后,工控網并未和大多數企業一樣從新三板摘牌,而是留在了新三板,目前采用協議轉讓方式。只是,被收購后工控網的業績不升反降。
2014年,工控網營業收入為4085萬元,凈利潤803.5萬元,達到了2011年以來的歷史高點。
轉折似乎就發生在這場收購前后,2015年工控網營業收入大幅下降至3091萬元,凈利潤虧損234萬元。
2016年,通過與眾業達進行資源整合,工控網子公司的業務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營業收入暴漲至1.2億元,但其凈利潤依然只有126萬元,與被收購之前也存在較大差距。
工控網也表示,并購后,眾業達成了工控網的主要產品供應商之一,2016年,眾業達占其年度采購比的58.66%,但眾業達在客戶開發方面并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工控網2016年年報顯示,其2017年營業收入預計增長在30%以上,利潤增長率在10%左右。
聯建光電并購易事達 交易價格:4.89億元
2014年9月聯建光電披露了重組預案,擬以現金及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段武杰等6 名交易對方持有的易事達100%股權,交易價格為4.89億元。
易事達2014年1月24日在新三板掛牌,主營業務為LED節能照明產品產銷,提供LED應用產品及解決方案等。聯建光電希望借此提升在LED顯示應用領域的競爭優勢。
收購后,易事達營收持續增長,但凈利潤出現了波動。
2015年,易事達營業收入3億元,凈利潤4951萬元;2016年,易事達營業收入3.3億元,凈利潤4705萬元,出現下滑。
而聯建光電這幾年發展十分迅速,其凈利潤從2013年的1626萬元增長到2016年的4億元。2013年,易事達凈利潤約為聯建光電的2倍,到2016年,易事達凈利潤僅占聯建光電的11%。
從這一角度看,易事達的發展速度其實遠遠落后于聯建光電整體。
值得一提的是,在并購的同時,易事達簽了一份長達5年的業績對賭協議,約定2014年-2018年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3800 萬元、4200 萬元、4600 萬元、5000 萬元和5330 萬元。
目前,易事達相繼完成了2015、2016年的業績對賭;不過,如果2017年易事達業績再下滑,很有可能就完不成對賭了。
除以上案例外,2015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的案例還有不少,如安控科技3.1億元并購澤天盛海,芭田股份1.4億元并購阿姆斯,寶勝股份1.62億元并購日新傳導,亞威股份1.4億元并購激光裝備等。
整體來看,被上市公司收購后,多數新三板企業獲得了更多的資源、資金,發展比較順利,部分新三板企業甚至成為了推動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中堅力量。但也有企業在被并購后的發展不如預期,如大凌實業在被大富科技51%的股權后,業績開始走下坡路,凈利潤從2015年的1315萬元,下滑至2016年的624萬元,2017年上半年,大凌實業虧損721萬元。
以上就是新三板財經,更多財經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原標題:新三板企業被上市公司并購后:有的業績翻倍,有的悔青了腸子)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