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財經:新三板區域哪家強?廣東量多,“長三角”協同強
從國家層面看,新三板是國家創新戰略的市場支撐,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市場基礎,是中國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是中國資本市場市場化改革的突破口,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市場。
從地方層面看,新三板的快速發展,則助推當地經濟快速騰飛。
下面小編就帶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一下我國各主要省份新三板企業的發展狀況及實力。
掛牌企業地區分布情況——協同效應長三角最好
根據已公布半年報的掛牌企業所屬地區劃分,廣東、北京、江蘇、浙江、上海五個省份(直轄市)的掛牌企業數量最多。
其中,廣東地區掛牌企業數量達到了1,846家,名列前茅,甩開第二名北京251家。緊隨其后的江蘇、浙江和上海,可以歸為“長三角”地區,三者合計掛牌家數3,399家。
從區位協同效應來看,“長三角”地區的協同效應優勢更加明顯,雖然單獨省份口徑上,廣東和北京的掛牌企業均超過單獨口徑下的江蘇、浙江和上海,但如果考慮省份管轄面積因素,單位面積所擁有的掛牌企業數量或許更有說服力。
從上表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長三角地區的資源配置更加合理,體現出較好的區位協同優勢。
此外,通過上表我們還能看出,北京的掛牌企業數量和密度指標的表現也是比較突出的,但集中了過多的企業和資源,攤薄了京津冀其他區域對企業的吸引力。
所以,如果從區位協同效應來看,京津冀地區表現最糟糕。
行業深度(排名前五省份)
(1)北上廣偏愛信息技術
北京、上海、廣東地區的掛牌企業中,均以信息技術類企業數量占比最高。
北京地區企業數量前5名的行業,分別是信息技術、文化傳媒、互聯網、休閑生活及專業服務、機械設備。從行業的偏愛程度看,北京的信息技術企業數量最多,達到了462家,超過了廣東和上海的信息技術企業數量。此外,根據北京本地區的行業構成來看,信息技術要比第2名的文化傳媒企業數量多出一倍。有點“單兵突進”的意思。
上海地區企業數量最多的5個行業與北京一樣,排名第1的仍舊是信息技術。不過,從行業的具體排序角度,上海似乎更注重“服務品質”,休閑生活及專業服務行業排在了第2名。
廣東地區排名靠前的行業與北京和上海相比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的地方。廣東排名第一的行業也是信息技術,但廣東前兩名行業的差距并不是非常明顯,顯示出“兩條腿”走路的特征。
(2)江、浙不愛“紅妝愛武裝”
江蘇和浙江地區的掛牌企業行業分布情況基本相同,都是以機械設備、信息技術、基礎化工、電子設備、電氣設備五個行業作為自己的先頭部隊,且行業排序也是一樣的。
在行業分布角度,江、浙既做到了錯位競爭,又起到了較好的補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