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具體公司的表現來看,2017年中報營收增長最快的十家企業分別是德中技術、睿恒數控、邦德激光、帝爾激光、集光通達、炬火科技、嘉泰激光、視美樂、中谷聯創、科英激光。
在前10的榜單中,加工設備占有5席、激光夜視儀1家、激光元器件1家、激光顯示1家、激光電源1家、醫療激光設備1家。除了加工設備企業基數較大的因素,其余細分領域頗有雨露均沾的意味。
如果從企業實現高增長的途徑來看,德中技術主要因為順利進入工業量產市場所致。睿恒數控則是受到市場整體回暖的帶動。邦德激光作為光纖激光切割設備的供應商,產品精度提高使得海外客戶增長所致。帝爾激光主要依靠光伏電池產業的帶動。集光通達在鐵路項目上取得重大突破,從來帶動營收高速增長。
(3)估值分析
根據A股上激光概念股的表現,挑選了比較有代表性的4家上市公司進行分析。這4家上市公司分別是華工科技、大族激光、大恒科技和金運激光。
通過圖表可以清晰的看到,半年來四家龍頭激光企業的股價呈穩步上升的走勢。其中漲幅最大的大族激光5個月漲幅超過52%,將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數的漲幅遠遠的拋在后面。
通過對比可知,股價的表現相當給力,那么市場給予它們的估值又是多少呢?截止2017年10月12日,華工科技、大族激光、大恒科技、金運激光的市盈率分別為54.12、37.48、159.33、340.45。同時期,上證A股和深證A股的整體市盈率分別只有18.23和38.44。由此可見,市場對于激光企業的估值還是相當慷慨的。
為了比較新三板企業與上市公司的估值。在36家新三板企業中篩選取了17家有股價成交記錄的公司進行對比。
通過下圖可以看到,除了兩頭比較極端的市盈率分布外,大多數公司的市盈率都在15至25之間,平均市盈率為18.69倍,相對于上市公司動輒幾十上百的市盈率來說有不少的折價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