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義是在作題為《制度推進中的養老金投資》的主題演講時作出上述表述的。他指出,目前我國養老金資產共75000億左右,占GDP的10%,雖然相比2010年4%左右的占比實現了較快增長,但仍不足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老齡化高峰期帶來的挑戰。相比來看,美國的養老金資產約為21萬億美元,是GDP的1.5倍,且構成了可供投資的長期資產的絕大多數來源。在此方面,中國的發展空間還非常大。
胡曉義指出,新世紀以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在不斷加深,到去年底,全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超過了2億3千萬人,老齡化率占總人口的比重是19.7%;其中,65歲以上的人口也超過了1億5千萬人,占比為10.8%。最近十幾年來,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速度非常快,在世界各國的同等階段的發展史上也是非常快的一個進程。
據其介紹,目前我國通過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及職業年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等方式建立了基本的養老金體系,總規模在75000億左右。上述體系解決了很多問題,但也存在很多政策、體制、機制方面的矛盾與挑戰,未來需要繼續加強社會保險基金投資管理的監督,推進基金市場化、多元化投資運營,以增強養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續性,應對老齡化高峰期帶來的挑戰。
談及具體建議,胡曉義指出,一個就是大力發展養老金的專營公司,第二個就是理順監管體制、實施綜合監管。
“所謂大力發展養老金的專營公司,就是突破現在分業經營局限,重新構建體系構架,將一些居民儲蓄給引導上長期的養老金投資。目前,遍地可見的都是短期的誘惑性非常強的一種理財設計,而對長期穩健的投資產品設計并不夠。我們需要通過大力發展養老金的專營公司把各種有益于、有利于養老長期準備的那些金融產品給它做出清晰的標準,如專營公司來投資運營,然后再給予優惠政策。”胡曉義稱。
針對實施綜合監管層面,他則認為,養老金投資的管理繼續實施多頭監管已經難以為繼,建議實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為主,各金融行業監管部門參與的這樣一種協同監管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