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曾轟動金融圈的一樁“竊聽門”事件,在時隔半年后,更多細節浮出水面。
24日,山東保監局在其官網發出一紙行政處罰決定書,合計開出112萬元的罰單。領罰的正是“竊聽門”事件的主人公——英大泰和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濰坊中心支公司(以下簡稱“英大財險濰坊中支”).
一部智能手機、一臺錄音筆、一卷透明膠帶,就這樣被“粘”在了山東保監局檢查組辦公設備下。又因“粘”得不牢固,意外掉落而被抓了現行。
如此拙劣的竊聽工具與手段,在令金融圈人士大跌眼鏡、哭笑不得的同時,也不免讓人生疑:究竟這家地方支公司有多大的貓膩,才會鋌而走險、出此下策?
1、先回放一下這起“竊聽門”事件!
2017年1月中旬,一份山東保監局的內部文件——《關于英大財險濰坊中心支公司嚴重妨礙監管檢查惡性事件情況的通報》在網絡上“走紅”。
中國證券網當時從權威渠道證實了這份文件的真實性。根據這份文件描述: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山東保監局依法對英大財險山東分公司及其所屬濰坊中心支公司保險業務經營情況開展現場檢查。但在檢查過程中,英大財險濰坊中支采取嚴重失當行為,干擾、妨礙、對抗監管檢查,性質極其嚴重,影響極為惡劣。
失當行為具體是指:2017年1月6日,山東保監局派駐到英大財險濰坊中支的檢查組發現,該公司在為其提供的檢查人員工作場所內,安裝了兩部智能竊聽裝置,用于竊聽檢查組調查談話及工作交流內容。
經山東保監局查實,該行為系該公司主持工作的副總經理魯文濤、綜合部臨時負責人韓濤、代理人楊長浩、財務輔助崗人員崔昭等人,蓄意串通、共謀,意欲竊取檢查組重要談話內容,以便進一步干擾、妨礙、對抗監管檢查的嚴重違法行為。
2、竊聽手段如此拙劣,英大財險究竟想隱瞞什么?
令外界好奇的是,英大財險濰坊中支為何會鋌而走險,出此下策,干擾、妨礙、對抗監管檢查?這么心急,究竟想隱瞞什么?
答案就在山東保監局24日的這份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英大財險濰坊中支被認定有“三宗罪”。
一:通過員工個人銀行卡歸集賬外資金。英大財險濰坊中支時任主要負責人楊清明(2015年9月調離)、魯文濤是對該項違法事實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二:報銷虛假業務費用。英大財險濰坊中支時任主要負責人魯文濤是對該項違法事實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三:代理業務手續費不真實。英大財險濰坊中支時任主要負責人魯文濤是對該項違法事實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這三條罪狀,都可歸結為“財務業務資料不真實”。
除以上三項問題外,山東保監局認為,英大財險濰坊中支還有第四條罪狀——“妨礙依法監督檢查”。英大財險濰坊中支時任主要負責人魯文濤是對該項違法事實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韓濤、楊長浩、崔昭是該項違法行為的直接責任人員。
最終,山東保監局作出如下處罰:
處罰一:
財務業務資料不真實,依法對英大財險濰坊中支罰款45萬元,對楊清明警告并罰款4萬元;對魯文濤警告并罰款7萬元。
處罰二:
妨礙依法監督檢查,對英大財險濰坊中支罰款45萬元。對魯文濤撤銷任職資格;對韓濤警告并罰款10萬元;對楊長浩、崔昭分別警告并罰款1萬元。
(原標題:保險圈“竊聽門”主角英大財險接罰單 細節浮出水面)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