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保監會三部門昨日聯合發布《關于開展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建立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并開展試點工作。這將進一步激活和釋放先進制造企業的生產活力。
《通知》明確,新材料首批次保險是保障質量風險和責任風險的創新型綜合保險產品,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制定統一的示范條款。其中,承保的質量風險,主要保障因新材料質量缺陷導致合同用戶企業要求更換或退貨的風險;承保的責任風險,主要保障因新材料質量缺陷造成合同用戶企業財產損失或發生人身傷亡的風險。
同時,保監會還鼓勵保險公司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創新提供貨物運輸險、其他責任險等保險產品。
新材料首批次保險機制是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又一舉措。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有利于加快新材料創新成果轉化和應用,提高新材料企業創新活力,促進傳統材料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新材料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為此,承保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的公司需要進行層層篩選,保監會也為此設立門檻。《通知》規定,承保該險種的保險公司需滿足一系列條件,包括注冊資本金應不低于10億元、風險綜合評級不低于B類、具備開展相關政策性保險項目的經驗和相應的技術專家團隊等。
昨日,保監會還公布了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的試點名單,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成為首批入圍該項業務的保險公司。
保監會表示,參與試點的保險公司應加強內控管理,完善承保、理賠、財務等相關制度,不斷優化產品方案和保險服務,嚴禁惡性競爭,并將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定期開展業務檢查,對存在違規行為的保險機構進行處罰,取消試點資格。
記者了解到,該險種并非強制投保,而是新材料生產企業自主投保。但為了提高企業積極性、推動“中國制造2025”加速落地,《通知》規定,中央財政對符合條件的投保企業提供保費補貼。具體補貼額度為投保年度保費的80%。
三部門將加強監督檢查,強化首批次材料使用情況的事后監督和效果抽查,確保財政資金使用效果。對出現騙保騙補等行為的企業和保險公司,要追回財政補助資金,并在三部門網站上予以曝光。(原標題:重點新材料保險試點啟航 好材不敢用狀況有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