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采訪了多家京滬主流保險機構的投資經理。他們表示,短期宏觀流動性有所緩解,市場微觀流動性持續改善,股市震蕩向好格局不變,風險偏好仍有望維持高位。
他們表示,8月通脹數據較好,略超預期。通脹數據上行主要與食品價格反彈、環保限產政策有關。整體上看,物價仍不會對貨幣政策形成制約,對企業盈利有積極作用。從進出口數據中或能看出,全球本輪外貿持續修復的高增速階段已結束,國內物價因素的重要性開始提升。
“經濟數據仍維持向好跡象,企業盈利也表現較好。盡管A股剔除金融行業后的半年報收入增速小幅下滑至23.6%,但回落幅度相對有限,基本符合甚至略超市場預期,預計全年同比2016年改善幅度較大。”滬上一家保險機構投資部人士告訴記者,經濟數據仍維持向好和企業盈利表現較好,是他們看好A股后市的兩點邏輯。
具體至行業,受訪的保險機構投資經理預判,目前通脹數據對周期行業略偏正面,周期股有望維持相對較強態勢,但結構分化可能會出現。在此基礎上,他們堅持的策略是:以估值為導向,以產品漲價與業績增長為方向,以供給側改革、商品周期拐點價格上揚、人民幣持續升值為主題邏輯,自下而上以中線為原則,并輔以波段性高拋低吸。
此外,有保險機構觀點認為,金融行業兼具向上彈性和一定的防御性,仍有配置價值。“中期來看,消費、周期與TMT相關行業中,均有望出現持續向好的個股。主題方面,我們會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與其相關的政策應引起投資者重視。”
至于債券市場,受訪的保險機構固收部人士普遍認為,物價數據反彈引發對通脹的擔憂,對債券市場略偏負面,可能會使債市承壓,導致觀望情緒上升。“在目前利率水平上,債市要進一步上漲,或需基本面數據的支持。”
不過,大部分接受采訪的保險機構債券投資經理表示,近期通脹預期雖然有所上升,但年內通脹風險不大,對債市的沖擊相對有限。并且,國內商品漲價疊加人民幣持續升值,出口增速可能會穩步回落,經濟高增長對債市的掣肘在下降。“在中美利差處于歷史高位、人民幣持續升值的背景下,長端利率繼續上行的空間相對有限。我們認為,可以結合流動性狀況,逢高參與博弈性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資金面轉寬松的過程中,短端資金成本雖有明顯下降,但Shibor 3M和R1M卻仍在上升,反映出市場對長期資金的預期仍偏謹慎。(原標題:保險資金資金面好轉 股市震蕩向好格局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