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進入嚴調控的時代,現如今的資產如何做資產配置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大類資產配置建議
圍繞增長穩健、通脹預期回落配置。在下半年展望中,宏觀組預計經濟增長仍有韌性,在金融去杠桿等因素的影響下,通脹預期有所下降,維持2017-2018實際GDP增速6.8%和6.7%預測不變,將名義增速分別下調至10.6%和9.7%,2017年CPI和PPI分別下調至1.7%和5.3%。策略組也相應調整A/H自上而下盈利預測至12.8%/14.1%,其中非金融板塊21.1%/24.8%。最新公布的制造業PMI反彈至51.7,也反映了經濟增長依然穩健。這樣的經濟環境利好于股票,而通脹預期回落對債券也影響積極。
短端利率有下行空間是主線,關注“十九大”前市場風險偏好的變化。如我們6月報所述,當前經濟和企業盈利平穩,但增速有所放緩,資產定價的博弈已由盈利主導切換至利率主導。在金融去杠桿、監管趨嚴的背景下,短端利率迅速上升,6月份甚至一度出現倒掛。往前看,較高的短端利率缺乏支撐,平坦的利率收益率曲線大概率將變陡峭。此外,不可忽視的是“十九大”前投資者對維持市場穩定以及國企、財政、社保等制度性改革加速落地的預期升溫,從而帶來風險偏好提升的可能性。在這兩個維度的作用下,我們認為短端利率下行有助于流動性改善,股債均將受益,若市場風險偏好提升,股票受益程度更大。大宗商品更多會是震蕩格局,難有單邊機會。
我們相應更新中期(6-12個月)配置建議,將A股由標配上調至超配,利率債由低配上調至標配,相應的將另類由超配下調至標配,大宗商品由標配下調至低配。調整后的觀點為:超配A股和港股,標配其他海外、另類投資和利率債,低配大宗商品、房地產和信用債。我們基于最新宏觀預測更新BL模型,相比2017年2月底,A股的中期配置比例上調4個百分點,利率債上調4個百分點,商品下調8個百分點,其他資產也相應有所微調(圖表1、2)。從短期(1-3個月)資產輪動看,重點關注債券的配置機會。我們對各類資產的觀點及配置建議請參見圖表3 。
近期主要事件和風險:香港回歸20周年主題,債券通,央企改革進展,上市公司半年報,監管層對金融去杠桿的態度和政策,中美貿易100天談判即將截止,特朗普政策等。
過去一個月市場回顧和資產配置組合表現
六月份國內股票亮眼,債券企穩,大宗分化。比較六月份全球大類資產的表現,股票>債券>大宗商品,股票中新興市場好于發達市場,商品中工業金屬和農產品上漲(+3%),原油(-5%)和黃金下跌。國內資產表現排序上,商品>股票>債券,市場資金面好于預期使得股債資產均有所受益,大宗商品中工業品漲幅最大。上半年整體來看,國內資產中股票>商品>債券,股票中大盤股(11%)好于小盤股,商品中金屬表現最好但波動較大,債券下跌主要受政策面影響,與全球債市迥異。
基于MV、MRS、RP和BL四個模型構建的組合過去1個月/12個月表現如下:1)MV組合1.7%/3.7%;2)MRS進取組合-2.1%/10.9%;3)RP杠桿組合2.4%/-3.9%;4)BL綜合組合2.1%/3.2%。 MV及BL綜合組合結合了主觀觀點,其他組合是客觀的。關于模型的理論以及組合的構建方法請參見我們的大類資產配置方法論系列報告。
(原標題:中金:下半年超配股票 標配債券 低配房地產)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