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租房子還是買房子,看似兩個截然不同的選擇,實際上影響著國人的居住理念。克而瑞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林波、高力國際華東區研究部董事陳鐵東、上海(樓盤)釋捷投資資深策略研究員石磊、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共同為我們解讀“租購同權”。
“租購同權”引起市場熱議,您是如何理解“租購同權”的?租購同權的目的是為了什么?
林波:“租購同權”是為了配合租賃市場,削減商品房的比重,提升租賃房的比重,從目前國家對房地產的態度來看,租賃房未來是非常重要的一塊。
陳鐵東:租購同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完善住房租賃支持政策,使非本地戶籍承租人,與本地戶籍居民一樣,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具體制度安排。
石磊:租售同權是中國城鎮住房市場進入到總量基本平衡、區域出現分化的新階段后,解決房價漲幅過高的手段除增大土地供應外,更加重要的方向在于存量改革,即構建多層次供給體系——租售同權政策體現了公共資源的均等化。現階段各地的方案都是對中央政府2017年《住房租賃和銷售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和2016年《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兩大租賃市場頂層設計的首次地方具體落實。
“租購同權”,對住房買賣市場和租賃市場會造成怎樣影響?是否會出現“一邊倒”的局面?
林波:影響是肯定有的。上海,北京(樓盤)這種城市,首先它們有非常嚴苛的戶籍制度,第一次實施“租購同權”,但是戶籍制度沒有取消,其實意義都不是特別大。按照上海的規劃,到2020年上海有70萬套的租賃房,對租賃市場的影響會比較大。
陳鐵東:目前上海還沒有實行“租購同權”的政策,如果實行該政策,預計會一定程度上促進租賃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和發展,使居民更愿意選擇租賃住房的形式,租賃住房的承租方也更有保障。租賃住房具有方便靈活、低成本、選擇較多等優勢,如果進一步實施了租賃保障,子女入學等“租購同權”后優勢將更為明顯。
石磊:“一邊倒”的局面應該不會出現,因為我們是想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體系,肯定是會讓市場更加的嚴格規范。
張波:目前來看,一邊倒的局面很難出現,雖然上海也在不斷推出租賃地塊,例如近期的浦東以及張江和嘉定新城的兩處只租不售的開發商自持地塊,以及靜安區市北高新板塊的兩幅商業用地調整為租賃住宅用地,但從覆蓋面來看,更側重于向園區定向,并不會對上海整體買賣和租賃市場形成直接沖擊。
“租購同權”會否推動租金的進一步上漲?尤其是“學區房”,是否會導致“一房難求”?林波:這個政策對“學區房”的租金是有提升的作用。
陳鐵東:主要是取決于“租購同權”政策實施的細則。“租購同權”政策會是有一定的條件和“門檻”的,完全符合政策要求的人群較為有限,估計短期內不會對租賃市場產生巨大影響,但是長期來看,隨著政策執行的深入,未來租賃市場會逐漸受到政策影響,發生相應的變化。
石磊:是否會導致更加激烈的“一房難求”的現象,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從目前出臺的內容看,并不是租學區房就能在學區上學,也不一定是租房就能上學,都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