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午,天空飄起了蒙蒙細雨,老人們沒法外出活動。養老院的活動室,卻迎來最受老人們歡迎的客人。
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靈沙鄉勝利村黨支部書記 馬占虎:今天天陰,老人們無法室外活動。我們就想組織鄉放映隊來給老人放電影。
聽到活動室里放起了音樂,老人們都從屋里都趕過來了。鄉村養老院,條件有限,村支書馬占虎就想方設法讓老人們的生活過得豐富些,充實些。每個月,馬占虎都要請鄉里的放映員,到養老院來放幾次電影。
這些附近村莊里的老人,最小的六十多歲,最大的已經九十多歲。他們或者是因為對故土的依戀,不愿離開農村;或者是因為習慣了農村的生活,不愿跟隨子女進城。而在靈沙勝利互助幸福院,他們似乎找到了想要的老年生活。
馬占福所在的平羅縣靈沙鄉勝利村,是一個回族聚居的村落,全村680戶、2232人,60歲以上老年村民有340人。近些年,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年輕人全都進城務工,在村里留守的幾乎全部都是老人。
馬占福的老友馬占山就是這樣一位留守在村子里的老人。這天下午,馬占福離開養老院,想回到他原來生活的村莊里轉轉,也看看他的這位老哥。正走著,碰巧遇見同村的馬占山老人放羊回來了。
馬占山老兩口,他們今年都已經70多歲,兒女都不在身邊。論輩分馬占山是馬占福同族的老哥,每隔一段時間,馬占福都要到馬占山家轉轉看看。閑談中,老哥倆又聊起了當初退地住進養老院的事。
馬占福:你還得燒煤燒水,總的你都得用煤,尤其老嫂子又這樣,你說你苦處大小,跟養老院比起來,確實苦處大多了。
深秋的寧夏,已經下過一次雪。馬占山家里也已經生起了爐子。
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靈沙鄉勝利村村民 馬占山:火鉗拿上,添上,戳個洞子自己燒,用小桶桶提點來,倒到里頭,一桶有二三十斤吧,冬天老兩口,就在這炕上睡。
在勝利村,現在留守的大多都是像馬占山夫婦這樣的老人。眼下,這些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逐漸凸顯出來。2013年,平羅縣開始安置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山區搬過來的移民。這給馬占福他們帶來了改變生活的機會。在平羅縣靈沙鄉勝利互助幸福院,共有3人退出土地產權,69人流轉土地經營權,這些退出或流轉土地獲得的資金成為老人們在養老院日常開銷的重要支撐。
以地養老遭遇難題農村養老需要更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