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幢房子,共有4種戶型,拼合成12棟樓,建筑面積分別為:292㎡;304㎡;321㎡;345㎡,幸運的是朱國平抽到了面積最大的戶型。擁有了新居35號。
朱國平:這總共是345個平方,現在總共支付清的話是47萬,如果叫我們自己去造,就是你同人家去換一個地皮,你沒有十萬二十萬肯定換不到。
有了新房子,朱國平在富陽打工的兒子朱勇杰迅速返鄉(xiāng)回家,他精心裝修了茶室、天井小院和臥室房間,給自己的小院起名“茶言居”,并用手機軟件把新居照片編輯成鄉(xiāng)村民宿。2017年春節(jié),朱勇杰在網上曬出了一組最美回遷房的照片,瞬間引爆朋友圈。
朱勇杰和他的茶言居在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正式營業(yè),這也是東梓關第一家對外經營的鄉(xiāng)村民宿。這一天小院又迎來一批新客人。在大學讀管理的朱勇杰免費當起導游。2014年,東梓關村成為新杭派民居建設試點村,并被列入浙江省歷史古建筑保護村和第四批全國古村落名錄。這里保留著清末民初古建筑80余座,還有郁達夫小說《東梓關》中提到的“許家大院”“春和堂”藥房以及骨傷名醫(yī)張紹富創(chuàng)立的東梓關骨傷科醫(yī)院舊址。在杭派民居修建的過程中,這些景點也被保護修繕起來,成了小村深厚文化的繼承和延續(xù)。
朱勇杰:我就是很自豪了,我的家鄉(xiāng),能夠我現在可以說出去,我是哪里人,東梓關人,以前說出去你是哪里人,都不知道,那么現在很自豪了,我可以說出去我東梓關人,所以說,在這里接待游客,包括做導游跟他們聊這個天,底氣很足我現在覺得是。
新農村的改造為東梓關帶來了復興的機遇,多家設計公司工作室的進駐,農家樂等生活配套的逐步跟進,原住民的回歸,使整個村莊都有了人氣和活力,這個已經被遺忘的小村落重新走入了大家的視野。
午飯時間,游客們回到了朱勇杰的茶言居,父親朱國平掌勺做菜,自己種的黃豆磨出的鮮豆腐,院子里剛摘的無公害青菜,浸泡好的竹筍干,富春江里的江鮮,東梓關原生態(tài)的農家菜受到了熱捧。
朱勇杰:這是自己土豬肉做的肉圓,是我們東梓關的特色菜,最特色的是這里船丁魚,就我們這一帶有,很嫩,我們這一段水域才有,因為這個沒有污染,因為這個魚,它附近也是有一定距離的它是。
以前住的是破舊不堪的老房子里,現在住進城里人都羨慕的新居,這種生活的巨大變化讓61歲的朱國平倍加珍惜。家里的民宿有四個房間,對外標價388元一晚,每天的正餐500元一桌,每個周末都會被訂滿。按照這樣的熱度,茶言居一年至少有10萬元的收入。守著家就能賺錢,這讓朱國平很快有了新想法。他在考慮和其他村民聯合起來,搞個十幢,八幢的一個區(qū)塊,做成大民宿集群。帶動鄉(xiāng)親們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