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實體企業與金融資源相聯合的抓手,融資租賃行業的主要業務會合在飛機、船舶海工等大型配備制造業范疇,在服務我國實體經濟、支持經濟結構轉型晉級歷程中愈發飾演關鍵一角。
近兩年來,隨著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能的迅猛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創新時代也繼續走強,面向個人消耗端、汽車金融企業市場等輕資產的租賃業務開始在我國慢慢突出,成為租賃業內的一支“輕騎兵”,為融資租賃業翻開了一片新的企業市場“藍海”。
汽車租賃潛力有待深挖
多種跡象均表明,我國汽車融資租賃企業市場開展遠景可期。工信部數據公布,自2009年以來,我國汽車企業已延續8年位居環球第一。而從政策層面看,2015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速融資租賃業開展的指點意見》中提出,積極穩妥開展家用轎車等住民家庭消耗品租賃企業市場。這也從政府層面確定了汽車融資租賃的企業市場潛力。
另外,羅蘭貝格發表的《2016年中國汽車金融公告》數據公布,環球發達政府汽車企業市場平均金融浸透率已達70%,汽車租賃企業市場的成熟度較高。以美國為例,在美國奢華車范疇,40%的新車出售都來自于租賃。而我國汽車金融整體浸透率還較低,浸透率僅為35%左右,這表明,我國汽車租賃企業市場的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
現實上,融資租賃業務除了協助國內企業進行企業結構轉型、處理資金短缺事情外,也能夠發力面向個人消耗端的汽車租賃業務,在汽車消耗企業市場這一細分范疇中發揚長處。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GDP漸向消耗和服務傾斜,再加之物聯網、大數據技能的日益開展,分享經濟在我國逐漸突出,群眾的消耗觀也得到了改動,面向個人消耗端的汽車租賃,也為中產階層更換車輛提供了新選擇。
當前,我國已有部分租賃公司進軍汽車租賃這一新興的細分企業市場。零壹融資租賃研討部門統計數據公布,停止今年上半年,在我國60余家金融租賃公司中,結構“車輛與軌道交通”業務的公司就達20余家。金融租賃公司能夠依托相對波動、優質的資金流開展車輛租賃業務,如民生租賃、國銀租賃均有結構。而在融資租賃公司范疇,或依托于專業廠商在汽車資源和渠道方面的優勢,或依托于股東集團的整體平臺優勢,租賃公司也逐漸發力汽車端的融資租賃業務,如匯通信誠租賃、前鋒太盟融資租賃、安全租賃等公司,均在汽車租賃業務板塊上有所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