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馬車是人們日常的交通工具,如今要在歷史博物館里才能見到。現在隨著能源革命以及各國紛紛把“禁售燃油車”提上日程表,燃油車時代是否會終結,燃油車是否會像馬車一樣退出歷史舞臺,從普通人的生活中消失?
未來學家們最喜歡研究這種問題,早在10年前,西方未來主義思潮的代表作之一《未來50年》(Fu-tureFiles:ABriefHistoryoftheNext50Years)一書出版,作者就大膽預測汽油推動的汽車會在2036年完全消失。
不過,未來學家的預測人們往往不太當真,而當歐美各國紛紛出臺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中印等發展中大國也表示要“跟風”禁售燃油車之際,燃油車是否會退出歷史舞臺就變得真實而迫切了。
近期,從德國法蘭克福車展,到國內舉辦的各大論壇,都在激辯禁售燃油車話題。從各位企業大佬和專家的表態中,可以看出,他們認為燃油車的未來并非窮途末路,至少在2040年——歐美國家設定的禁售燃油車時間表里最遠的年份,燃油車依然不會被取代。在法蘭克福車展上,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全球總裁蔡澈公開表示,“全面禁止一種驅動方式,很可能是自擺烏龍。”他認為,未來還有很大不確定性,選用哪一種技術路線,應該由市場與用戶自主選擇。“無論是私有還是共享,燃油機還是新能源,司機駕駛還是自動駕駛,未來有很多條道路,梅賽德斯-奔馳把選擇權留給客戶。”
德國大眾集團CEO穆倫更是指出,德國禁售燃油車只是應對大選的一個說辭,過一陣就會平息。“我們相信在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傳統燃油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將會共存于市場,這會是必經的一個過程,因為目前新能源車,特別是電動汽車技術并沒有根本性的突破,在此之前要滿足客戶的需求,仍然需要技術更先進的傳統內燃機汽車。”
英國汽車制造商阿斯頓.馬丁(AstonMartin)的首席執行官安迪.帕爾默(AndyPalmer)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同樣“炮轟”禁售燃油車的政策,他表示,英國當局犯下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決策者不應該扮演工程師的角色,最好的方法是制定排放標準,然后讓工程師去弄清楚什么樣的技術可以滿足,”帕爾默說,這個公告只是一場“美夢”,即便到2040年,燃油車仍然不可能被電動汽車所替代,因為電池不足以為重型車輛提供動力。“與其禁止柴油機,不如想方設法去改進。”蔡澈的看法代表了大多數車企的態度。穆倫同樣表示,大眾集團并不會放棄傳統內燃機,而且還要下功夫繼續優化它。安迪.帕爾默則透露,通過改進現有技術,汽油車的燃油效率幾乎可以翻一番,這在F1賽車身上已經實現。如果該技術能夠適用于內燃機動車,這種改進意味著減少了近50%的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