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特斯拉近日也已低調在中國啟動了校招,總崗位數近500人。涉及產品銷售專員、交付體驗專員、售前顧問等8大類崗位。
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的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而這也正是此次商務部就特斯拉建廠一事態度的印證。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高峰在回應中表示,中國將按照“十九大”精神,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對外開放,切實保護外商合法權益。但其中并未提及是否允許特斯拉獨資建廠。
記者了解到,此前就有傳聞稱,特斯拉方面不會與整車廠進行合作,而在尋求能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的非汽車制造業企業組建合資公司,以此來確保自身核心技術的保密性。
而根據近日的傳聞,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達成的協議中,特斯拉將以獨資形式在上海自貿區建工廠。工廠建成后特斯拉仍然需要支付25%的進口稅,但是它將擁有公司的完整控股權,而且較低的生產和運輸費用很可能抵消關稅帶來的支出。
可以說特斯拉“獨資”的訴求,也是其在華建廠事宜一直懸而未決的重要原因。汽車分析師鐘師向記者表示,特斯拉之所以執意選擇獨資,還是因為“忌諱中方合資方會把技術用在自主品牌方面。”他表示,畢竟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值風口,人才和技術的爭奪非常激烈。
但他提到,若特斯拉不與中國車企分享技術成果,而僅希望通過本土化生產來實現自身在中國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讓其在國內建廠又有什么意義呢。(原標題:商務部確認特斯拉上海建廠可能性 能否獨資仍是懸念)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