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依然保持了高歌猛進之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1.7萬輛和4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5.7%和45.4%。
“照此速度發展,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可能沖擊70萬輛大關。”中汽協副秘書長葉盛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政策上的鼓勵支持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今年以來,《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相繼落地,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態度日益明確。
這直接拉高了車企對新能源汽車領域布局的積極性。今年,車企與車企之間、車企與動力電池企業之間開始進行深度戰略合作,合作的領域也從整車向上下游產業鏈拓展。有分析認為,未來,隨著合資車企加速布局新能源,自主品牌在該領域的優勢將受到沖擊,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格局很可能發生改變。
再度沖擊70萬輛目標
2016年初,中汽協曾預測當年的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70萬輛,但受騙補事件影響,最終銷量只有約50萬輛。
今年,中汽協對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預測仍為70萬輛。最新數據統計,前10個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已完成了49萬輛,這意味著剩下兩個月每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必須在10萬輛以上,才有可能完成目標。
“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沖擊70萬輛大關存在不小難度,但仍有一定可能。”葉盛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銷量在年末往往會有較大提升,如去年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就突破了10萬輛。
事實上,今年,多個與新能源汽車有關的政策出臺,也推動了該產業快速發展。特別是今年9月,《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正式落地,讓業內對未來幾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十分看好。
此外,嚴控傳統燃油車新擴產能、計劃制定傳統燃油車退出時間表、允許外國車企成立新能源合資公司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都使得車企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態度,由此前的觀望轉為加速布局。
市場格局或將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