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央行在官網上公布《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管理暫行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稿)》,就將要推出的“債券通”的具體管理措施公開征求意見。
“債券通”對存量已超過66萬億元、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三的中國債市,意義重大;而央行公開征求意見的舉措,意味著“債券通”離正式落地,又近了一步。
據征求意見稿,符合要求的境外投資者可通過“北向通”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標的債券為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流通的所有券種,且無額度限制。中國人民銀行認可的電子交易平臺和其他機構可代境外投資者向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備案。
托管方面,征求意見稿要求,香港金融管理局認可的香港地區債券登記托管結算機構(境外托管機構),應在中國人民銀行認可的境內債券登記托管結算機構(境內托管機構)開立名義持有人賬戶,用于記載名義持有的全部債券余額。
境內托管機構為境外托管機構辦理債券登記托管,境外托管機構為在其開立名義持有人債券賬戶和自營債券賬戶的債券持有人辦理債券登記托管;境外托管機構為在其開立債券賬戶的債券持有人登記的債券總額應當與境內托管機構為其名義持有人賬戶登記的債券余額相等;境外投資者通過“北向通”買入的債券應當登記在境外托管機構名下,并依法享有債券權益。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指出,目前國際投資者在中國債市債券持有規模為8000余億元,占比不足2%,而“日本和韓國債市的境外參與度都達到約10%的水平”,國際投資者對國內債市的參與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其認為,推出 “債券通”對進一步完善人民幣雙向流動機制、資本市場及人民幣國際化,都有重大意義:對國內資本帳而言,“債券通”的開展也會推動國內資本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包括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外匯市場等。
盡管中國央行尚未公布“債券通”正式落地的時間表,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多位市場人士認為,這一中國債市開放的里程碑式措施,將在7月份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落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