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已有實踐來看,在互聯網健康咨詢、預約就診、預約掛號、診間結算、醫保聯網異地結算以及移動支付方面,大數據的應用可以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江宇認為,健全基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分級診療信息系統,可以推進大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的數據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可以有效延伸放大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將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納入國家大數據戰略布局,突出健康醫療重點領域,利用大數據拓展服務渠道,延伸和豐富服務內容,可以提供更加優質便民的健康醫療衛生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健康醫療需求。
通過大數據運用,健康醫療行業能夠引入金融服務,以更便捷的方式實現支付和結算,使合情合理的異地結算問題不再成為群眾的“痛點”。“健康醫療行業通過引進金融服務融合發展,可以提升醫療資源的可獲得性和便捷性,提升整個社會醫療資源配置效率,實現金融服務與健康醫療雙贏”。工商銀行有關負責人說。
通過發展運用大數據,杭州市智慧醫療已從醫院智慧醫療、互聯網智慧醫療發展到城市智慧醫療。有數據顯示,目前已有500萬用戶開通智慧醫療服務,市屬醫院診間結算率達到77%,幫助杭州群眾節約了2050萬個小時的就醫排隊時間。
助推醫療改革和大數據產業
大數據是一種思維模式,也是一種治理模式,綜合運用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和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加強深化醫改的評估、醫療機構的監管、居民健康狀況等重要數據的精準統計和預測評價,從而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
利用大數據,將各種健康數據、各種生命體征的指標集合在每個人的數據庫和電子健康檔案中。通過大數據分析應用,推動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預防、治療、康復和健康管理的一體化健康服務,這是未來健康服務管理的新趨勢。
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醫改試點省已經開展了醫學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共享,所有的常見病例、既往病例都能記錄在案,醫生可以通過有效、連續的診療記錄,運用大數據支撐,給病人以優質、合理的診療方案。
上海市醫改方案的核心就是以大數據為支撐,通過進一步挖掘大數據的功能,并將之應用到醫改的設計中。市醫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5年12月,上海市匯總了2600多萬條人員信息,衛生信息化建設進入第三期,將實現健康信息網、醫聯網、人口計生網、醫保網、醫藥網五網互通。
作為首批試點城市之一,廈門市擁有一批國內領先的軟件信息企業、國家重點臨床專科和醫學中心,具備較好的醫學科研和大數據應用發展基礎。廈門還將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推進政產學研用聯合共建協同創新,力爭邊試點邊見成效,提升廈門總體醫療健康水平,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負責人介紹,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聯盟聚合了大型央企、跨國企業、創新企業等300余家機構會員,將加快構建健康醫療大數據與信息安全的政產學研用聯合創新體系,通過聚集健康醫療大數據相關產業資源,進一步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融合共享、開放應用。
南京作為試點地區之一,江北新區已確定將生命健康產業作為帶動新區產業轉型升級,引領新區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及產業園建設國家試點工程的落地,將進一步助推江北新區健康醫療產業快速發展,有利于在長三角地區形成健康醫療產業集聚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