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違約債券風險急劇攀升。據光大證券研究所數據,2016年至今年4月,公募債市場共有29個發行主體出現實質性違約,涉及66只債券,債券總額達400多億元,其中不乏央企,國企債券的身影。另據統計,2016年中國違約債券數量是2015年和2014年總和的2.8倍,違約債券余額也是前兩年總和的近三倍。可以說,債券市場的剛性兌付在2016年被徹底打破了 .
廣發證券廣州分公司資深投資顧問李建雄告訴記者,研究發現,違約是有征兆的,包括違約前半年出現評級連續下調,公司業績虧損,公司治理問題及延遲披露財報等,個別公司出現突發狀況引發經營或資金鏈問題。以備受關注的東北特鋼債券違約為例,截至今年3月中,該集團共涉及10起違約事件,目前仍在拖欠。在此之前,該集團聯合資信調低評級至C2。公司董事長2016年意外身故,從而對發行人的生產經營和資金周轉帶來不確定性影響。
廣東煜融投資董事長吳國平告訴記者,違約事件出現后,發行企業通常會采取拖字決,實在沒有救的可能會申請破產申請,這種情況下,投資者能否拿回本息就不好說了,基本風險自擔吧。此外,出現過違約的企業想要補血更是難上加難。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稱,去年在融資方面已經開始受到限制的房地產和鋼鐵,煤炭等過剩產能行業,在今年的融資很可能會面臨更多困難,企業在債券,貸款等到期后,可能陷入債務無法繼續滾動的困境,不排除部分企業出現信用風險的可能。統計顯示,2016年中國違約債券主要集中在鋼鐵,煤炭,有色,化工,建材,機械設備等產能過剩和周期性較強的傳統行業,約占總規模的30%。
投資公司債要清楚三大風險
除了因違約可能導致損失本息的風險外,李建雄告訴記者,投資債券還可能因為利率上行而導致利率差的損失。也有可能債市因為流動性較差,急于套現而存在無人接盤的風險。他表示,隨著近兩年債券違約風險的增加,債券剛性兌付的特性被打破,個人投資者決定參與前首要考慮的應該是本金安全問題,而不是一味追逐高收益率。其次,要看發行主體,比如發行的公司債是否有擔保,連帶責任資金兜底。最后,要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事實上,國家相關政策是更傾向于保護中小投資者,比如真的出現違約風險,是要先兌付中小額投資者本息的,但由于機構投資本身的專業性以及分散投資風格,使得他們更具備抗風險能力,比如說在一單上虧損,在另外很多單上盈利等。
東莞證券分析師潘紹昌則告訴記者,如果按投資金額比例計算,債市的投資主體目前為投構等所占據,個人投資者不多,但大多是菜鳥級別。比如,一些投資者連公司債和企業債的區別都沒有弄清,只聽說有錢賺,風險低就殺入債市,事實上,債市交易本身已發生很多變化,這種個人投資者還是買買國債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