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訊,國家郵政局日前通報2017年一季度郵政行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同比增速分別下降了24.9和14.7個百分點,增速放緩,快遞巨頭紛紛加碼布局國際快遞業求突圍。5月9日,圓通速遞公告稱,以現金方式收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先達國際物流控股有限公司2.5582億股股份,對價為10.4111616億元港幣(折合每股4.0698元港幣).
南都記者了解到,目前海外市場依舊是被國際快遞三巨頭壟斷。
圓通擬收購國際貨運商
通過此次收購,圓通速遞獲得了先達國際61.87%的股份,但本次收購尚需向國家商務部提交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獲得國家發改會或其他具有相應審批權限的商務,外匯管理等部門備案及登記,并取得相關的供貨商,債權人,客戶和其他各方的同意。
圓通大手筆收購,主要是看中先達海外布局優勢,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先達是優質的國際物流資產,在東盟等新興絡資源,加之先達是港交所上市公司,對急于國際突圍的圓通來說,找到一個新興市場的抓手,獲得國際市場的跳板。
先達國際全球自建52個站點
先達國際是在國際物流貨物運輸代理公司,主營航空貨物運輸代理,海運及其他物流服務,目前在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有公司實體,在全球擁有52個自建站點,業務范圍覆蓋超過150個國家,國際航線超過2000條。
在圓通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喻渭蛟看來,通過收購先達國際,公司可獲得其遍布絡布局,干線運輸能力和關務能力,先達發展多年,經驗豐富的本土化管理及運營團隊,快速構建圓通國際化絡基礎,奠定海外競爭先發優勢。
據介紹,目前,圓通速遞已陸續推出中國港澳臺,東南亞,中亞,歐洲,美洲,澳洲及韓日快遞專線產品,實現快件通達主要海外市場。楊達卿認為,海外倉是先達國際的不足,沒有智能倉驅動的現代物流,就沒有高效物流可言,但倉儲投資回報期長,需要適度投資,可考慮絡這類生態體聯合推進,而盈利能力方面,海外戰線拉長,但跨境電商物流普遍不對流,進多出少,影響利潤,所以需要考慮全供應鏈方面要效益。本土化上,國內快遞民企缺懂海外市場,法規等方面國際化人才,需要補短板,降風險。
高端國際快遞被三巨頭壟斷
除了圓通,目前順豐,申通等多家企業也在大力拓展自己的國際業務。去年11月申通全包租賃了一架全新波音747-800全貨機從中國香港起航,飛往捷克布拉格。目前該航班每周三次單程從中國香港飛往布拉格,從中國到歐洲,從前端收件到末端派件,最快30小時內即可完成中歐跨境收派。此前申通,中通均是先后通過收購美國優晟速遞,美國天馬迅達等初步布局海外,2014年韻達位于紐約的美國服務中心也正式運營。
據楊達卿介紹,目前國內快遞公司在海外市場布局主要新興市場和美,日,俄,澳等環太平洋地區,以跨境電商服務為主,絡缺乏。申通,中通海外業務更多圍繞天貓等做電商物流,順豐依托自有跨境電商。但中國國際高端快遞和商務件,依然由UP S,FedEx,D H L三大巨頭壟斷。
雖然如此,國內企業布局海外初現成效,順豐國際2016年財報顯示,點已覆蓋南亞,韓國及美國等華人集中的社區及業務。未來兩年國際業務服務范圍將增長至260個國家及地區。國際業務現有客戶約9.3萬個,超百萬客戶達120個。過去三年國際業務保持高速增長,同比增長達70%以上。2016年,順豐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09%。而EM S國際業務量也有40%以上的增長,國際業務已經占整體收入近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