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傳譯
中文和英文在書面語上有非常不同的語法規(guī)則,很多名字在翻譯之后會顯得比原本的名字奇怪得多。
西方品牌的名字常常沒有直接對應的中文
英文的名字翻譯成中文之后也可能會顯得很怪異,因此在品牌公關當中有一個小行業(yè)類別,是專門幫助西方國家的公司想出適合中國市場的名字。
西方的公司名字常常是來自創(chuàng)始人的名字(比如“波音(Boeing)”、“福特(Ford)”和“古馳(Gucci)”),它們或許不會有直接的意譯。
又或者,它們是一些精心編排的組合名稱(比如“Verizon”,就是意為“真相”的拉丁語文字“veritas”和意為“地平線”的英文“horizon”的組合),甚至可能是技術上毫無特定意義的字(比如“Etsy”和“Hulu”)。
“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想到一個能切合品牌精神的名字,”南京市場集團的泰特·勞頓(Tait Lawton)說,這家公司就是提供這類取名服務。
西方的公司有時候會嘗試在語音上接近原名,或者想出一個在意義上比較中性的中文名字。
一些公司則會想出一個新名字,從其他方面突顯品牌特質。
名車,還是寶馬
“比如‘BMW’目前的中文名字‘寶馬’就非常好。‘寶’和‘馬’兩個字的發(fā)音分別以“B”和“M”開始,而且它很短,能帶出一種很棒的感覺,”勞頓說。
他還給出了其他一些他喜歡的例子。
比如幫寶適(Pampers),意義上就有“幫助寶寶感到舒適”的語義。(原標題:公司名太“奇葩”太長?中國工商總局下令禁用)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