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OPEC和俄羅斯等主要產油國達成協議,將原油減產協議延長9個月直至2018年第一季度結束。不過由于此前市場期待的是12個月的減產協議,因此大眾對此頗感失望。在協議決定作出后,油價下跌5%。
隨著美國頁巖油技術的革新,以及自動駕駛汽車、新能源汽車和分享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全球能源市場占據話語權的OPEC的處境變得尤為艱難。
美國智庫RethinkX的聯合創始人、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家Tony Seba認為,自動駕駛汽車的崛起將給原油需求以重擊。他表示,原油需求將會在2021年前后達到峰值,之后就會持續走低。這意味著屆時原油價格將會降低到25美元/桶,而原生產國將不再擁有現在的政治或金融資本。他將這一切主要歸咎于“錢”。他說,當自動駕駛汽車獲得批準后,它將和共享乘車、電動汽車結合在一起,屆時使用機器人(18.250, -0.40, -2.14%)出租車或是服務型交通會比自己開車便宜10倍。
也有人對于石油價格擁有信心。安聯環球投資全球戰略師Neil Dwane認為,在未來的2-3年內,以特斯拉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不能給出實質性的解決方案,因此人們還是需要原油。也正因為如此,市場十分需要找到一個能夠激勵原油投資和生產的原油價格。
世界能源領域權威專家、普利策獎獲得者丹尼爾·耶金則表示,美國頁巖油生產商正在成為原油市場中的一個重要“玩家”,而OPEC正在努力適應著這個新的世界。他認為,石油價格從2014年開始下跌,當時市場普遍認為價格會在每桶70美元至80美元,但是美國頁巖油技術變革的速度如此之快,讓現在的市場和三年前完全不同,幾乎看到了頁巖油2.0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