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公布了限制大股東減持的新規,但是大股東們依然在想方設法減持股票。為什么A股市場的大股東那么著急賣股,而國際成熟股市的大股東卻很少減持股票,甚至還經常出現大量回購股票的情況?本欄認為,這與A股市場股價虛高有關。
大股東減持股票,無外乎有兩個原因,一是確實需要錢,二是他認為股價確實高于內在價值。大股東缺錢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IPO排隊好幾年,處處都需要花錢,欠下的債務必然不少,如今能夠減持股票變現了,于情于理也應該趕緊賣點股票先把錢還了,但是這個需求是否需要清倉式減持?是否需要大批股東全都集中減持?本欄認為,中國A股市場大多數股票的股價還是處于高估狀態的。
還說昨天本欄提到的星徽精密,公司160倍以上的動態市盈率是否物有所值,靜態市盈率也高達70倍,每股凈資產2.45元,股價13.99元,市凈率5.71倍。換個說法,人家1萬元開了個廠子,讓你按照5.71元的價格入股,生產經營還都得聽人家的,賺了錢分不分你、分多少,全都由人家說了算,關鍵問題是還賺不了多少錢,這樣的股權你買嗎?
但是咱們A股這樣的公司不在少數,大家買入股票的目的不是為了長期持有,等待上市公司每年分紅。而是希望自己在13.99元買入股票之后,能夠再以15元賣給別人,而且還沒有做空機制。在只能做多才能賺錢的市場里,股價被炒作到高估的程度便屬于常態,大股東總想著賣出股票也就不足為奇了。
成熟股市的大股東們為什么不想減持股票,因為人家股票的價格真的很便宜呀。巴菲特說了一個自己選股票的標準,那就是公司股價一定要高于每股凈資產,這個標準放在A股市場看看,能有幾家公司不符合?潛臺詞就是,在美國股市股價低于凈資產的股票很多。經典的證券投資教科書中也提出了股價的買入賣出時機,即在股價處于凈資產一半的時候買入,在凈資產兩倍的時候賣出。這條理論讓咱們A股投資者研究一下,啥時候能買入股票?
還有關于國際成熟股市地產股的估值標準,人家說地產股不能用市盈率衡量,因為地產股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那用什么標準?用市凈率衡量,說地產股的股價一般為凈資產的0.5-0.8倍。
顯然,A股市場大多數股票價格在投機力量的驅動下明顯高于其內在價值,想讓大股東不再拼命減持股票,最好的辦法就是降低A股市場價格,但是這一過程顯然不應該通過股價下跌實現。本欄建議,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允許大股東按照每股凈資產值向全體股東批股,或者按照凈資產值向全體股東配股融資,一方面可以緩解大股東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投資者的持股成本,通過配股或者批股降低股價,是最溫柔的提高上市公司內在含金量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