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萬宏源(5.70 -0.35%,診股)日前發布的研究報告稱,從資管角度的測算的數據顯示,2016年底,如果考慮保險資管,有42.2%的資金是來自銀行,如果不考慮保險資管(銀行進入保險資管的資金量較少),則信托、券商資管、基金專戶以及基金子公司有大約52%的資金來源銀行。
在去杠桿的大背景下,銀行資金出現逆流之勢,資金呈現從非銀機構回流銀行,從小行回流大行的過程。去杠桿過程中,央行抬升資金面,對股債都有偏負面的影響。去杠桿帶來新增配債規模的回落。短期內券商資管規模將面臨較大的收縮壓力,未來券商資管想要突出重圍將更加依賴投資能力及產品設計能力。
資金回流銀行
根據海通證券(14.98 -0.07%,診股)大致測算(口徑包含銀行理財、證券資管、信托、基金及子公司、期貨子公司、私募基金,剔出重復計算),預計2016年末全行業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約百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5%。
申萬宏源認為,銀行去杠桿,尤其是小銀行去杠桿壓力更大,資金呈現從非銀回流銀行,從小行回流大行的過程,帶來的影響有:原來配置在外的產品到期回流,或者強制贖回對各類資產產生的拋壓。其次,原來高杠桿率(包括場外杠桿和場內杠桿)的回落,帶來整體配置資金規模的收縮。第三,資金回流到銀行,尤其是大行,帶動整體市場的風險偏好降低。
委外資金強制贖回,到期不續,以及委外資金接收方預計出現這兩者變化而提前拋資產獲取流動性,市場對未來監管預期偏悲觀,資金面整體抬升都會帶來債市的調整。
從去年四季度以及今年第一季度,去杠桿的政策已經取得效果。綜合考慮基本面、資金面以及監管等因素,申萬宏源認為當前債券收益率具有較高配置價值。海通證券指出,過去券商資管利用制度紅利,大力發展附加值較低通道業務,未來在監管去通道、強監管資金池的背景下,短期券商資管規模將面臨較大的收縮壓力,未來券商資管想要突出重圍將更加依賴投資能力及產品設計能力。
券商資管短期承壓
受益于過去監管層對金融創新的大力支持,券商行業資產管理業務迅猛發展。2012年創新大會后,在“放松管制、加強監管”的政策導向下券商資管業務迅速發展,尤其隨著非標擴張、授信類影子銀行擴張,通道型業務迎來最佳發展機遇。2012-2013年券商資管規模同比增長5.7倍及1.8倍,主要來自于通道業務貢獻。
截至2016年末,證券公司擁有產品數24782只,同比增長36%;就資產管理受托規模來看,證券公司管理規模達17.58萬億元,占全行業的34%,同比增長48%,券商資管在新型資管機構中地位穩步提升。
目前來看,券商通道政策紅利逐步消失,大力發展主動管理是當務之急。隨著2014年2月,證券業協會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通道型資管的政策紅利逐步消失。正是由于通道類業務盡管規模體量較大,但由于附加值較低,券商開始謀求轉型。
從近年來資管規模變化來看,以通道為主的定向資管規模占比仍較大,但增速開始放緩,一些小集合和主動型集合資管的規模高速增長,成為券商資管發展的重點業務。截至2016年末,券商受托管理資產規模為17.58萬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主動管理業務規模4.94萬億元,同比增長62.5%;通道業務規模12.39萬億元,同比增長39.9%。
海通證券認為,未來,通道業務將告別歷史舞臺,主動管理更強調產品設計及投資能力。監管層近期多次就通道業務、資金池業務表明強監管態度,盡管經測算,去通道、清理非標資金池業務對券商業績的影響較小,但顯然資管業務野蠻擴張的時代已經過去。隨著通道業務逐漸告別歷史舞臺,資管規模收縮短期陣痛不可避免,中長期將倒逼通道業務向主動管理轉型,未來券商的投資能力、產品設計等都將成為評價券商資管能力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