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未來,核電是非常有優勢的。
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華龍一號”是中國“一帶一路”的新名片,中核集團已做好批量化建設“華龍一號”的準備。目前,中核集團出口海外的核電機組已增加到8臺。
昨日發布會現場連線畫面顯示,福清核電5號機組的穹頂主體為一個直徑46.8米的半球體,總重量340噸,將由一臺大吊車吊裝到5號機組反應堆上面。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俞培根介紹,“華龍一號”示范工程預計將在今明兩天內實現穹頂吊裝,實現主體工程從土建轉向全面安裝階段。
資料顯示,“華龍一號”的示范工程計劃工期是62個月。自2015年5月7號正式開工以來,實際設備制造和建安施工等各項工程均按照進度計劃有序推進,工程安全和質量處于良好受控狀態,關鍵設備比如反應堆的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主泵、汽輪發電機組等制造周期長的設備,目前進展都滿足工程進度計劃要求。目前,各個工程節點均按期或提前實現。
“中核集團‘華龍一號’國內外四臺示范工程進展有序,各關鍵工程節點均按期或提前實現,是全球唯一按照計劃進度建設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工程,我們有信心打破首堆‘必拖’的魔咒。”俞培根表示,“華龍一號”的設備共計有6萬多個臺套,生產、設備、組裝涉及上海、四川等28個省市,5300多家企業、近20萬人參與了項目的研制和建設。“華龍一號”的裝備國產化率可以達到85%以上,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等核心裝備,代表著我國制造業的先進水平,也保證了“華龍一號”的安全性、先進性、成熟性與經濟性。
期待核電為我們節省更多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