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補充與重構金融業態,已成不爭事實,但絕不是簡單1+1的邏輯,當前的難題是,如何能更好實現數據化、技術化和場景化的深度融合?如何在嚴守風控的前提下,有效快速拓寬金融應用場景和打通獲客通道?
金融科技釋放金融產業潛力
中國網貸監管進一步落地,簡單的商業模式和流量紅利變弱,技術變成了比金融更有吸引力的選項。去年金融科技行業增長445%接近20億美元,支付與交易技術、風控技術、智能投顧、區塊鏈等FinTech風頭正盛。
根據美國獨立智庫CB Insights的統計,2016年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所獲投資為46億美元,占全球投資總額36%,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亞洲獲得投資數額最大的10家公司全都來自中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FinTech投資增長最快的領域。市場認為未來較長一段時間,資本市場還將繼續“迷戀”中國FinTech企業,千金一擲的豪氣依然未變。
6月10日,在上海舉辦的2017科技金融發展論壇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兼支付清算中心主任楊濤指出,中國發展金融科技有一些特定的機遇,金融科技的發展背后隱藏的是經濟帶來的對金融的影響,目前很多金融服務需求還沒得到滿足。
“客戶的欲望是可以不斷膨脹的。中國網民群體非常龐大,他們對新技術接受能力強,而且對技術終端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依賴,這是海外一些國家沒有的優勢,發達經濟體的金融科技應用,未必如我們想象中普及。”楊濤分析指出,這個領域的供給和需求潛力都不可小覷。
技術+場景是未來的行業關鍵詞
金融產業的潛力釋放離不開金融科技的助推,金融科技發展必將是多點融合的趨勢,最終的目的是使金融行業在資產特性、交易機制、組織方式等方面呈現全新業態,“技術+場景”將是未來金融科技發展的兩大關鍵詞。
我國長期金融抑制下普惠金融供給不足,存在大量的長尾金融需求,而金融科技企業的機會,在于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前端展業,通過技術突破,實現金融版圖的再分配。
“金融科技已經邁入3.0發展階段,技術創新升級、金融與科技的市場結構深化、資源邊界拓寬等方面,已經體現出協同效應和規模化效應。” 會上,小牛金服首席技術官郭瑋指出,金融科技會使金融服務變得更便捷、更安全、更智能,它將開啟金融行業的新大門,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技術儲備都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目前金融科技仍然集中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應用,未來,企業需要發展新技術打造壁壘性競爭力,也可借助不同新技術深耕細分領域實現突圍。”
關于如何利用FinTech優化金融服務質量,郭瑋表示可以分為資金端和資產端兩個維度來看:在資金端,FinTech有助于實現智能交互,為各類交易平臺、金融社區提供技術支撐;而在資產端,金融科技在數據驅動上可以大展所長,比如協助對借款人用戶行業、借款用途和過往信用狀況的分析來進行信貸決策。此外,他提到在消費金融的風控中,金融科技通過大數據采集交易、社交數據構建用戶畫像,形成完整的數據庫,有助于提高決策精準度和速度。
控制風險和業務增長的平衡,也是行業發展的重要命題。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張東認為,雖然技術模型的優化可以加速決策,但也要提升判斷的準確率,準確率也是客戶體驗,更重要的是,如果對客戶判斷不準確,要么致使自身承擔很大的風險,要么損害客戶體驗,會影響業務量增長,所以企業在科技能力、用戶體驗和風控能力上要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