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從減少碳排放方面看,未來市場蛋糕就不小。自2013年6月18日開始,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碳排放交易試點陸續展開,所覆蓋的碳排放量約為10億噸,其中交易量約在4000萬噸左右規模,交易金額達10億元。
而根據國家發改委氣候司測算,若全國碳交易市場成立,覆蓋的排放交易量可能擴大至30億至40億噸。僅考慮現貨,交易額預計達12億~80億元;若考慮期貨在內,交易額將大幅增加,達600億至4000億元。
在多數行業分析師看來,全國碳排放市場啟動,至少三類企業將直接受益。其中,通過低碳生產,開發減排信用并出售獲益的個股,如凱迪生態(000939)、迪森股份(300335)[3.63% 資金 研報]、長青集團(002616)[-0.11%資金 研報]等;進行減排技術改造的上市公司如神霧環保(300156)、天壕環境(300332)、置信電氣(600517)[-1.86% 資金 研報]等。另外,布局碳交易市場的個股也將獲得追捧,如中電遠達(600292)收購先融期貨32%股權,布局碳期貨交易所,華銀電力(600744)[-2.69% 資金 研報]持有深圳碳排放交易所15%股權,深圳能源(000027)[-2.94% 資金 研報]也持有深圳碳交易所10%股權。
碳排放交易概念股有哪些? 碳排放交易概念股價值解析
相關股票有望受益,關注中電遠達、三愛富(600636)、巨化股份(600160)、天科股份(600378)、內蒙華電(600863)、天富能源(600509)、國電南自(600268)等相關個股。
中電遠達:2014年8月公司完成定增8875.57萬股,募集資金凈額15.82億用于收購平頂山發電分公司2×1000MW機組等六個脫硫或脫硝資產項目(中電投下屬資產)及對上述項目中在建項目的后續投入、投建習水二郎電廠一期2×660MW機組和烏蘇熱電分公司2×300MW機組脫硫或脫硝特許經營項目、收購鼎昇環保80%股權項目和對控股子公司遠達工程進行增資項目。
巨化股份:打造新材料與電子化學品的王者
投資建議
與傳統印象相悖,巨化股份的技術底蘊與研發實力為市場所忽視。目前公司隨著新產品、新技術進入收獲期,有望展示全新面貌。公司通過增發,全面進軍新材料及高端電子化學品。并且氟化工行業的并購整合,也是大勢所趨,一旦實現,公司更是業績彈性巨大。預計公司2015-2017 年的EPS 為0.15元、0.25 元和0.48 元,當前股價對應PE 為80 倍、49 倍和26 倍,首次給予公司“推薦”評級。
投資要點
巨化股份的研發實力被市場低估:由于巨化股份過去的收入與利潤主要來自制冷劑、氯堿,因此市場對公司的印象是:一般化工產品制造商,壁壘不高,周期性比較強,周期高點盈利能力強,但周期低點盈利能力比較差。但其實巨化股份技術底蘊深厚,研發實力強大,新產品貯備豐富,這些儲備的新產品、新技術基本都是打破國外壟斷,在國內處于獨家或者寡頭壟斷地位。
定增項目將大幅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公司8 月25 日公告了定增方案,計劃融資32 億元,發行價不低于10.74 元,大股東認購不低于10%。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包括:(1)10kt/a PVDF 項目;(2)100kt/a 聚偏二氯乙烯高性能阻隔材料項目一期;(3)10kt/a HFC-245fa 項目;(4)23.5kt/a 含氟新材料項目(二期);(5)高純電子氣體項目(一期);(6)高純電子氣體項目(二期);(7)含氟特種氣體項目。可以看出,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就是新材料,電子化學品及新型制冷劑。這些募投項目都屬于壁壘比較高,盈利能力比較強的產品。如果募投項目全面投產,預計將會增加收入超過26 億元,毛利潤超過8.6 億元。從盈利能力看,增發項目有望再造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