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國航東航南航貨運板塊擬合并成立新公司的消息流傳數月后,近日又有傳聞稱國航與南航正在醞釀合并重組,挑動著市場神經。此事雖待證實,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央企的整合高峰期已至。有資深國企改革專家告據記者:“在國企改革頂層方案出臺后,相比于混改、國企分類等細則,目前有關部門最為關注的還是重組的問題。”
實際上,央企的重組整合是歷次國企改革的主要體現,不過,這輪的“分分合合”顯示出了改革新邏輯。根據頂層方案中“三個一批”的精神,將存量資產中優質的或者具有發展前景的板塊單拿出來作為“創新發展”增量的做法,成為本輪央企改革的新趨勢。
截至目前,從南北車合并到中遠中海重組,再到中航工業的航空發動機板塊拆分,以及昨日宣布核電領域擬成立“華龍公司”,央企“新巨頭”接連出水,國家新一輪的戰略布局也逐漸明晰。據記者了解,目前,核電、航空、航運、軍工、鐵路等五大行業的重組預期最高。
多領域整合彰顯國家戰略
繼國核技和中電投合并后,核電領域又將出現新的合并。這一次合并的主角是中國核工業集團(簡稱“中核”)和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的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據央廣網21日消息,在跟隨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英國之際,中核集團副總經理俞培根對外表示,國家要準備成立“華龍公司”,將中核和中廣核目前各自研發的“華龍一號”技術都整合到該公司中,負責將來“華龍一號”技術在海外的推廣、開發工作。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中廣核和中核都有第三代核電技術,都叫‘華龍一號’,但版本有所不同,在海外投標時各自為政相互競爭。成立新公司后,在對外競爭其他國家訂單的時候會比較方便。”
如此邏輯與南北車合并初衷如出一轍,即都是為了配合央企“走出去”的戰略規劃。申萬宏源分析師認為:“在‘走出去’戰略的指導下,處于競爭性行業、產品同質化高、國際競爭激烈的央企最有可能發生集團層面的合并。另一方面,‘中國制造2025’上升為國家戰略也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視角。從2014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來看,央企上榜43家,主要分布在軍工、石油石化、電力電網、鋼鐵、有色等行業,而在核工業、航天、航空運輸、文化傳媒、旅游、紡織輕工方面至今都是空缺。政府可能從國家層面推進這些領域核心力量的合并。”
其中,前三大板塊都已得到了驗證。近期,核電領域兩起合并,為做大做強核電央企創造了條件。中航工業則宣布擬拆分航空發動機板塊成立新央企,被業界解讀為瞄準三大國際航空發動機巨頭羅羅、GE和普惠,打造中國的航空發動機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