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由廣州市金融工作局和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共同主辦,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承辦的,以“打造風投退出平臺,加快建設風投之都”為主題暨2017(第十九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專題論壇在廣州舉行。
廣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邱億通表示,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廣州風險投資市場建設,提出打造“中國風險投資之都”,陸續出臺系列扶持政策文件,簡化風險投資機構工商登記流程,搭建政策服務體系,致力于為風險投資機構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激發一批規范運作并有影響力的風險投資機構落戶廣州。
“拓寬項目退出渠道,既是風險投資行業的難題,也是我市打造中國風險投資之都的關鍵。”邱億通說,廣州市金融工作局正指導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打造風險投資退出平臺,以優化風險投資市場環境,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我國風險投資退出核心障礙是缺乏流動性。國內IPO+新三板退出占整個股權投資退出案例的70%以上,相較于全球退出情況而言,全球私募股權投資退出中IPO占比不到20%,份額轉讓超過30%,并購退出是主要退出方式,占比超過50%。”國務院“創投國十條”專題起草組專家、盛世投資張洋在會上說,要解決國內風險投資退出障礙,需要建立包括場內成立基金二級市場,場外成立專項基金,助力份額轉讓及質押融資,以及建立評估體系和質押登記制度。
據廣州股權交易中心總經理、廣州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成介紹,交易平臺存在價值可以總結為無形市場派與有形市場派。無形市場派考慮到信息私秘性及交易的非標準化特點,主張建立非平臺化的私募股權交易生態圈。而有形市場派則主張搭建平臺化私募股權交易場所,因為平臺化交易市場搭建更有利于風險投資生態圈完善,有利于交易結構及交易工具的創設,也有利于政府監管介入及風險投資行業的自律管理。
此外,黃成還就平臺建設運營過程中碰到交易生態圈培育、信息披露及法律政策環境三方面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包括行政資源導入,平臺登記托管與工商登記的互備,與產權交易所戰略合作進行雙掛牌,以及接入國家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納入失信聯合懲戒范疇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