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修訂《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細則》發布當晚十點多,某知名公募基金新三板投資負責人在朋友圈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今天深深地體會到,所有戰斗在新三板市場的金融機構、媒體、第三方公司,還有新三板企業本身,大家都不容易。”有人留言“堅守不易。”圈內人紛紛點贊。
堅守不易。這是新三板市場一線參與者共同的聲音。只要新三板市場建設向前邁出一步,哪怕只是小小一步,也是給予堅守者們莫大的鼓勵。
隨著修訂后的細則實施,新三板自然人開戶要求從原標準證券類資產市值500萬元,調整為金融資產不低于500 萬元等系列條件,將逐步實施。這意味著,證券賬戶與銀行、保險、信托等非證券類賬戶中的金融資產累積計算達到500萬門檻,并滿足其他條件的投資者,將可以參與新三板開戶。這次調整并沒有降低新三板開戶門檻的絕對標準,但長遠來看,方便了更多符合條件的專業投資者進入新三板市場,也為更多機構投資者進入新三板市場留下了制度空間。
我們把這理解成新三板市場政策體系建設中的一個小小的進步。在新三板做市指數不斷創出新低,市場情緒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這種進步彌足珍貴。在當前復雜的市場環境下,為了推動這小小一步,監管層和市場堅守者們必然付出了不足為外人道的巨大努力。需要給他們,尤其給市場一線的堅守者們——一萬一千家掛牌公司的企業家們、為數不多的活躍投資者們和眾多金融機構們點贊。
毋庸諱言,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新三板市場政策的推進速度遠低于預期。這引發了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者的迷茫和質疑,很多人在等待中失去了信心,甚至選擇用腳投票。一些優質企業從新三板摘牌,一些做市企業選擇退回協議轉讓,好幾家券商的新三板部門發生部門和人事動蕩,而私募基金投資新三板的產品也普遍遭遇了募資困難。
但與此同時,依然有很多參與者選擇堅守。為什么堅守?因為他們相信監管層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決心不會動搖,相信新三板市場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中樞地位不會動搖,相信新三板的光明前景不會動搖。他們堅信,新三板市場才是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的大方向,堅持下去,守得云開見日出。
堅守不易,創業維艱。新三板市場考驗著參與者們的耐心,也同樣考驗著監管層的智慧和魄力。
年輕的新三板市場不同于成熟的滬深市場,在政策的推進上面臨著不進則退的復雜形勢。這就要求監管層更好的平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中“穩”和“進”的關系,推進改革創新,激發和維護市場的應有活力。一個這樣的共識正在越來越廣泛的形成:只有持續、穩健、高效的推動市場制度建設,加快推出包括交易制度改進、在分層、公開發行等在內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才能推動這個全球規模最大的基礎證券市場成長為更有效率的證券交易場所,才能更好為數以萬計的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