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8日,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二次峰會將在德國漢堡舉行,此次漢堡峰會有望延續去年杭州峰會達成的共識,將在解決貿易保護主義、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共同努力,以實現全球經濟更好的發展。
發展中國家創新存在差距
2016年杭州G20峰會,“創新”成為峰會主題之一,并位居五大發展理念之首。G20漢堡峰會召開在即,G20成員國的創新競爭力孰強孰弱呢?
7月5日,《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2016~2017)》黃皮書(以下簡稱《黃皮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據《黃皮書》統計,美國、英國和韓國位列G20成員國家創新競爭力前三甲。其中,中國在G20成員中排名第8位。
《黃皮書》指出,從綜合得分及其分布情況看,G20國家創新競爭力得分呈現階梯狀分布特征,整體來看,各個國家得分差距非常明顯——美國創新競爭力得分最高,為78.6分,而得分最低的印度尼西亞只有12.4分,印度也只有16.7分。中國則是唯一一個擠進前十的發展中國家,位列第8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在發布會現場表示,G20集團擁有全球65%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85%,貿易額占全球的80%。“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它在全球科技創新中表現出的競爭力和活力,將決定世界科技創新的未來和方向。”
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李閩榕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本次國家創新競爭力評價結果主要由GDP、人均GDP、財政收入、人均財政收入、外國直接投資凈值、受高等教育人員比重、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等7個指標構成,同時運用科學、合理的數學評價模型對其進行評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后發現,從2008年美國華盛頓峰會以來,明確將“創新”納入峰會主題的,只有2016年杭州G20峰會。然而,創新卻又成為各個國家提升本國綜合競爭力繞不開的話題。
前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曾表示,G20機制建立的初衷,是為全球經濟走出金融危機影響提供一個全球性的解決方案。“當前金融危機議題不再緊迫,然而G20框架下的長效體系仍未完全建立,杭州峰會被認為是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轉變的節點。”
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副主任趙新力表示,G20成員當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創新競爭力上存在明顯差距。“9個發達國家排名均位列第一和第二陣營。而發展中國家則聚集在第四陣營。某種程度上映射出當前G20集團當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需關注創新的可持續性
從去年12月接任2017年G20主席國開始,德國就初步擬定了漢堡峰會的重點,包括三個核心目標:保障穩定、提高未來能力、承擔責任。
具體來看,峰會關注的重點包括增強經濟韌性,完善國際金融體系,繼續發展金融市場,提高全球稅務體系的透明度、公平性、可靠性,深化貿易與投資合作,促進就業;保護環境,推動可持續的能源供應;打擊對恐怖主義的資金支持,反洗錢,打擊腐敗,加強食品安全。
去年的G20杭州峰會強調創新的重要性,并制定了創新行動等計劃,在這背后,G20國家在創新方面仍有著較緊迫的壓力。
根據《黃皮書》顯示,2014~2015年,G20大部分成員的創新競爭力得分總體上呈現略微下降趨勢,顯示創新發展任務急迫。其中,有15個國家的創新競爭力得分下降,4個國家得分上升,最終使得G20創新競爭力平均得分下降了0.8分。
李閩榕表示,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的整體水平呈現下降趨勢,這主要是由于創新基礎競爭力、創新投入競爭力和創新持續競爭力下降導致的。“在今后的創新實踐中,G20各國需要更加關注創新基礎的建設、創新投入的增加和創新的可持續性。”
G20成員國該如何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
業內人士表示,要對國家創新競爭力的主體要素進行重點突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創新基礎競爭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新的政策法規體系,以此來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原標題: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發榜:美英韓列前三 中國居發展中國家首位)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