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內容是門收割流量的好生意,但終究不能被放任野蠻生長。
今日,人民日報刊文批“刷新聞賺現金”APP,并直接點名了趣頭條。這款成立不到兩年的新聞資訊類app,至今已有注冊超7000萬的注冊用戶。在爆發式生長的背后,趣頭條靠的是一套收徒返現的現金獎勵模式。
趣頭條成立于 2016 年,一出生便深受資本熱捧。今年三月宣布獲得了由騰訊領投的 2 億美元 Pre-IPO 輪融資,此前的投資方還包含了紅點創投、華人文化、成為資本。
據騰訊等多家媒體報道,趣頭條預計最快今年在美國IPO,估值不超過30億美元。倘若人民日報的點名引來日后監管部門的關注,那么趣頭條的上市恐將受到一定影響。
用戶最高收入超9萬元,人民日報:“刷新聞賺現金”APP亟待監管
人民日報稱,日前一批新聞資訊類APP打出“刷新聞賺現金”的噱頭,以現金補貼鼓勵用戶閱讀、轉發并推薦好友下載,吸引不少眼球,然而,有的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刷屏之余甚是擾民;有的以蠅頭小利,誘導用戶分享傳播涉黃文章。
人民日報表示,平臺不能假借花式推廣成為低質甚至低俗內容傳播的源頭。比起執迷于推廣營銷,互聯網平臺及應用更應專注自身內容建設,突出產品公共屬性,致力于傳播積極向上且用戶喜聞樂見的優質內容。
事實上趣頭條的商業邏輯很簡單,深耕三四線城市剛觸網的人群,向讀者分成。趣頭條通過金幣獎勵驅動用戶簽到、閱讀、分享、收徒,在完成任務后給予一定回報,同時金幣可兌換成現金提現。
從趣頭條頁面可觀察到,每一欄都將金幣和現金的獎勵列在其中,刺激用戶的眼球。邀請業務中顯示,收徒2位即可賺20元,并且當天可提現,徒弟每天閱讀三篇文章也能獲得相應的獎勵。
藍鯨聯系到趣頭條的客服人員,從對方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至今日(5月3日),收入最高的用戶已經擁有42372名用戶,總收入高達93236.48元。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用戶在使用趣頭條時更注重是返利的模式,而app里的文章內容或許只是完成任務獲取金幣的工具。
趣頭條疑似“類傳銷”模式?資訊類產品跟風野蠻生長
趣頭條成立至今,有關其“收徒返利”模式的報道不斷,而模式是否屬于傳銷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對此上海創遠律師事務所許峰律師對藍鯨表示,趣頭條的“收徒返利”模式存在傳銷的嫌疑,目前很多資訊類app都在使用這種模式,至少是采用類似傳銷的模式在做推廣。
正是憑借這種裂變的模式,趣頭條穩穩抓住三四線城市的目標人群,而這部分目標人群以中低檔消費者為主,返利模式對這類人群的吸引力更大。
根據2018年1月聯網數據機構綜合資訊領域的排名可見,趣頭條已經超越一點資訊,排名第八,僅次于新浪新聞。月活上,今年 1 月趣頭條活躍用戶接近 3800 萬。
值得注意,除了趣頭條之外,淘新聞、東方頭條、惠頭條、搜狐資訊版等數多個同質化產品也出現在市場上,這種收徒返利的“類傳銷”模式讓一些資訊類app得以野蠻生長。
以新聞之名收割流量,收徒返利的手段恐非長久之計
由于“類傳銷”模式的推廣成本低、效果極佳,因此在互聯網上的應用屢見不鮮。
今年3月一張新世相營銷課的海報刷屏朋友圈,把原價199元的課程,以打折促銷的形式出售。從最低9.9元的低價吸引流量,每滿一萬人漲5塊,讓遲疑未購買的人產生一種不買就虧的直覺,制造緊迫感。
獎勵分成方面,推廣第一名送價值50萬新世相廣告推送一次,2-10名送推廣激勵金,極大刺激了朋友圈的分銷。正是這種獎勵分成制度,讓傳播效率有如細胞裂變一般迅速。
此前微信官方早有規定,會嚴厲打擊多級分銷等違規行為,據《關于整頓新型多級分銷欺詐行為的公告》顯示,用戶利用微信關系鏈,通過微信公眾賬號實施多級分銷欺詐行為;發布分銷信息誘導用戶進行關注、分享或直接參與均屬于違規行為。
雖然背靠騰訊,但趣頭條在經歷用戶的高速增長之后也并非高枕無憂,在“刷新聞賺現金”app野蠻生長的今天,趣頭條要想投脫穎而出,需要更多抓人眼球資訊內容。
打開趣頭條可以看見,不乏央視新聞、新華社等主流媒體新聞,但還是少數,多數以養生貼士、明星八卦、風水解夢等自媒體內容為主。
日前,監管部門對短視頻平臺的低俗內容進行了嚴查懲處,內涵段子被關停,快手頭條被要求下線有害節目,在這樣一種高壓態勢下,資訊類app若長期充斥低俗內容,那迎來監管部門的整治恐怕也只是時間問題。今日人民日報發文呼吁“刷新聞賺現金”APP亟待監管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
目前看來,趣頭條確實在流量收割的道路上走了一條捷徑,但在收徒返利的模式下,新聞與獎勵機制相比或許不再是資訊類app最主要的內容,已然形成一種本末倒置的現象。這種打著新聞旗號收割流量的返利模式能否長遠發展也將打上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