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18減稅降費
為什么現在要減稅,因為已經到了非減不可的地步了。除了高層每次在相關會議上說之外,更重要的是,減稅可能是刺激經濟最好的方法。
第三季度,中國的GDP增速降到了6.5%,雖然還保持在年度經濟增長目標附近,但這一速度是2009年2季度以來的最低值。
“三駕馬車”中,9月份出口增速高達14.5%。但是中美貿易摩擦始終是揮之不去的陰影,如果美國再加稅(剩下的2600億美元左右),出口可能會受到影響。
從內需看,9月份的社會零售總額增速小幅回升至9.2%,好像消費還很不錯的樣子。但另一個指標限額以上零售增速9月份只有5.6%,已經低于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的最低水平。
最后來看投資。今年前3季度的投資增速為5.4%,這是1991年以來的同期最低增速。要知道,哪怕在全球金融危機的2008年,中國的投資增速依然高達26%,在亞洲金融危機沖擊下的1999年,中國的投資增速最低也有6.3%。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在他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說,以前投資下滑,可以靠房地產,但本來應該是“金九”的9月份全國地產銷售重現負增長,這也就意味著未來不能過于指望地產投資。
姜超表示,為了刺激經濟增長,過去10年中國采取的主要政策包括:
第一次是2008-2009年,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們出臺了4萬億刺激計劃,經濟有所好轉,但后來造成產能過剩,導致2011年經濟重新下滑。
第二次是2012-2013年,政府部門通過融資平臺開始大幅舉債,舉債加碼了基建投資,但政府的隱性負債,2014年經濟重新下滑。
第三次是2015-2017年,居民部門開始大幅舉債。2014年末居民部門的總負債是25.7萬億,到2017年末升至45萬億,過去3年居民部門累計新增了約20萬億的負債。今年以來,居民舉債增速下滑,導致了地產和汽車銷售轉負,經濟再度承壓。
很明顯,過去我們每一次遭遇經濟下行,我們都選擇了舉債發展這一條最容易的路,現在已經找不到可以舉債的對象了,所有簡單的路都已經走過了,已經沒有容易的路可以走了。
“天無絕人之路,減稅就是出路。”姜超在報告中說。(來源:真話財經)
【延伸閱讀】2018減稅降費最新消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加快建設實體經濟
2018減稅降費最新消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1、落實積極財政政策,服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按照黨的十九大關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部署,今年以來財政部門聚力增效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在穩定經濟增長的同時,著力加強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持,使財政政策在擴大內需和調整結構上發揮更大作用,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營造穩定的宏觀環境。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在繼續實施減稅降費的同時,統籌收入、赤字、專項債務和調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保持較高的支出強度,并加快預算執行進度,今年1—9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33萬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77.8%,快于序時進度2.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