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能保障多少真“剛需”?
最近,90度莫名多了一重“身份”——購房咨詢顧問。
“我看您朋友圈經常發很多專業的房產信息,想問一下,怎么樣才能買到最合適的房子啊?愁壞我了。”
某天,90度的微信突然彈出一則消息,發問人是自從互加微信后就沒說過話的“牛牛”,雖然備注信息沒改,但我記得他,因為,他常給90度的稿件點贊。
牛牛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家有一妻,沒孩子,手里稍許存款,如果買房父母可以救濟一把。但如何買到一套合適房子成了他的心頭大事。
“剛開始共有產權房出來那會兒,我爸在網上看到新聞,還給我打個了電話讓我關注一下,說這類房子價格比二手房便宜好多。”牛牛說。
保障房的供應量并不在少數,就在11月底,北京還曝出2018年提前完成保障房供應的新聞。不過,自從共有產權房這個物種出來后,便一直存在“不受待見”的爭議聲音。今年3月份,還一度傳出某項目棄購率達到了70%。
對于共有產權房,牛牛也經歷了從最初的滿心歡喜到如今的垂頭喪氣。“位置偏遠上班不方便、房子品質比不上普通商品房、配套太差……”這些不僅成了大眾對共產房的槽點,也是搖號成功的牛牛棄購共產房的主要原因。
“限價房我也看過,位置好的價格也不便宜,價格便宜的要么位置偏僻,要么樓層戶型不好。”牛牛發了個嘆氣表情。
有數據顯示,北京截止9月30日入市及待入市的限競房項目共計70個,其中入市項目18個,供給房源近萬套,但僅有8個項目有網簽記錄,網簽套數在1100套左右,網簽率僅有11%。
另有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供應的16000多套限競房,網簽的僅有3000多,去化率很低。由于地段不好的限競房不好賣,限競房市場已開啟了另一場大戰——價格戰。
不過,一個后遺癥難題是,今年僅僅是限價房集中入市的開端,預計供應了一萬多套,而明后年還要入市約四五萬套。剛開始就這么難,后續怎么辦?價格戰就能俘獲剛需族的心嗎?
在牛牛看來,像他一樣的剛需族不是沒有需求,只不過需求都被各種“限制”抑制住了,“你看,僅僅一個公積金政策就能打壓掉不少剛需族上車的熱情。”
春天來沒來還不一定
買房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話或只適用于底層的剛需,與富人無關。但從年底釋放出來的各種信息來看,剛需族的“春天”似乎就要來了。
近日,深圳、杭州、南京等多個城市出現部分銀行下調房貸利率的現象。不僅如此,貸款放款也普遍提速。
某地工行人員就表示,資質審核通過后大概一周就可以放款。這相比此前動輒“按月”的放款進度,已大有改觀。另有銀行工作人員說,現在利率是處于全年較低的水平,是考慮購房貸款的合適時機。
人們不禁高呼,看,剛需們的“福音”來了,剛需族買房會變得更容易。真的如此嗎?
“會利好剛需,但買房也不會太容易。你看現在政策卡得多緊,5月份成交量回升,6-8月份成交量都還不錯,于是9月份就出公積金新政了。”陳雷分析,利率下調,如果成交量上去了,肯定還會有其他政策出臺,目前就是要穩、穩、穩,沒有哄搶就沒有漲價,供需穩定,其樂融融!
不過,恐怕剛需族最意想不到的還在于一不小心被“誤傷”,到頭來再上車時才發現自己成了“高位接盤俠”。連觀望都成了時間換空間的成本。
一個佐證是,近兩年土地出讓中,無論是限競房地塊還是共產房地塊,同一區域和同一地段項目,價格均出現走高態勢,且還出現了“共轉限”后的土地價格飆升入市的現象。
比如,以北京豐臺區花鄉白盆窯村的地塊為例,2015年1月成交的白盆窯自住房2.9萬/平米,2018年1月成交的共產房4.3萬/平米,不考慮政府共產掉的份額,年度漲幅16%。
但到了今年10月份,此前流拍的豐臺白盆窯村地塊卻共轉限再入市,在總價上增加了5.42億,銷售均價也由此前的43000元/平米漲至67702元/平米。
因此,對于剛需族來說,一個新問題是:自2016年9月開始,北京出讓的新住宅項目主要以限競房和共有產權房為主,今年入市的限競房項目土地出讓時間較早,當時的限價還比較低,以后限價地塊的趨勢必然是越出越貴。土地價格都越來越貴,房價呢?!
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