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區塊鏈應用場景不再局限于數字貨幣,而在金融、工業、政務、民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目前我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無論在法律、監管還是應用領域都需探索。
2019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有效維護金融穩定,一直是監管部門所強調的,切實防范風險也是當下金融體系面對諸多復雜挑戰下的必然選擇。
在這點上,打擊非法區塊鏈和打擊不合規的P2P一樣,這兩者有一個共通點——去中心化,都有一個相似的點——風險波動,信息不夠透明,導致其中的虛假資產風險、經營失敗風險、投資炒作風險等各種風險很大。
區塊鏈技術發展尚處早期,圍繞它的是持續進步的技術和快速變化的應用設想,我認為,促進和規范都是為了讓這一數字經濟的基礎性技術能夠真正發揮其潛力。
中國看到了這是技術創新突破的機遇,但由于其某些應用的敏感性(比如它的金融應用、貨幣應用),為防止其被誤用,必須加強監管。
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的特點是,它在膨脹的愿景設想和其被快速證偽后的失落中跌宕前進。
比如,2017年以來,全球不少投資基金、區塊鏈項目將早期企業的眾籌融資視為它的一種應用場景,認為它可取代風險投資。不到兩年時間,這個設想被證明是不可行的,且至今不少人還在為之前這個錯誤設想補繳學費,當前整頓的正是當初引發的一些亂象。
在我看來,回到根本,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這樣來界定:區塊鏈技術是一套“信任協議”(the trust protocol,唐·塔普斯科特語),因為信任,它可以促成比互聯網更大、更深入的大規模協作;可以在數字世界中以時間順序來記錄事實(或準確說是交易明細),它將大幅減少確權、協商、結算等相關的成本。
由此再往上走,我們可以再設想它的各種可能性。
區塊鏈的第一層應用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的賬本,它可以取代各種各樣的紙質單據,讓世界更好地進入數字化。這是所謂的分布式賬本類應用。
它的第二層應用是,由于它是多方互信的賬本,因此在賬本上的記錄可以用來確認把實體或數字世界中的財產從一方轉移給另一方。這是所謂的價值傳輸網絡類的應用。
它的第三層應用是,它可用來輔助多方協同,在這種場景下,區塊鏈上的價值表示物也叫通證,因而這也可以被稱為所謂的通證激勵體系類的應用。
當越來越多的資產能夠以可信、可靠的方式用數字化形式表示,未來可能形成數字資產交易相關的市場,推動資源更好地配置。這第四層就是所謂的數字資產類應用。
對于區塊鏈技術的前景展望,在過去幾年我們都已經做過很多,現在我們要做的是去深入地探索具體的哪怕暫時還微小的一個個可落地場景。
國家定調區塊鏈之后,非常多的“幣圈從業人士”借著這一定調,利用央行數字貨幣的噱頭,開始炒作數字貨幣。自從之前對各地交易所取締以來,不論是ICO還是打著區塊鏈技術的詐騙行為,無論是頻次還是規模上都出現了一個復蘇的趨勢。
這一輪新的全國性清理整頓,針對的正是這部分群體和活動。監管層對于區塊鏈的看法一直都非常明確,那就是堅定看好,但對于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某些應用,比如數字貨幣、交易所等,一直都是高壓監管的態度。
對區塊鏈行業來說,炒幣、ICO、割韭菜這種生態是早期區塊鏈行業發展的主流,但這并沒有充分發揮出區塊鏈技術的作用,區塊鏈更應該在不同體系內建立起信任,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摩擦成本。
這次的整頓,將為區塊鏈更好地為服務實體經濟奠定基礎。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或“財經365網”微信公眾號看財經深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