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發言,8月30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將ICO定義為非法集資、涉嫌金融欺詐等。有幾位ICO項目的負責人堅定不移地表示,作為要認真做事的ICO項目,必須會積極的擁抱監管,監管的介入對ICO行業而言是好事。
9月4日下午3點,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從監管傳聞開始就一直膽顫心驚的ICO市場,至此,終于聽到了另一只靴子落地的聲音。
ICO的本質是什么
ICO“本質上是一種沒有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行證券、非法發售代幣票券以及金融詐騙、非法集資、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并且規定“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
不過仔細研究這份公告,可以發現在一些政策細節上監管方留有可以演繹和操作的地方。但是,從公告中透露的“從嚴監管”的態度來看,對ICO市場來說事情有變得更壞的可能。
從上周五到周日,國內相繼有3家規模型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宣布暫停這類業務。
▌8月30日,ICO的項目平臺ICOINFO宣布暫停一切ICO(首次代幣發行)業務;
▌9月2日晚,中國三大比特幣交易平臺之一——比特幣中國發布公告,暫停ICO幣交易業務;
▌9月3日下午,國內知名ICO平臺ICOAGE發布了《暫停服務公告》,宣布在2017年9月3日16:00起暫停提供除提幣外的一切服務,并即刻停止接受充幣。
主要原因在于監管層發言。8月30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將ICO定義為非法集資、涉嫌金融欺詐等。
但根本原因還在于ICO發展過于迅速,而且自身問題重重。僅2017年上半年,ICO累計融資規模達26.16億元,累計參加人次達10.5萬。資產價值嚴重高估,加之遠離監管,很容易形成金融騙局,而且維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