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其他鋰鹽生產公司,我們只能祈福早日兌現各種規劃的產能,甚至連有一定信譽風險的雅化股份我都比較謹慎。另外,長遠看,鹵水提鋰這一進展,未來一年我們需要密切關注是否能有新突破,西藏礦業、鹽湖股份。
鈷:鈷價自去年底部起來了一倍,個股華友鈷業、格林美、洛陽鉬業表現不亞于天齊贛鋒,事實上現在較為廣泛的523三元電池鈷含量占比12%,每輛新能源汽車5-10公斤鈷,全球新能源汽車哪怕增量50萬輛,新增鈷需求也才三四千噸,對鈷的拉動也不是很大,加上未來三元材料趨勢是高鎳化,到811型號的三元高鎳高能鋰電池之后鈷含量只會有6%,每輛車對鈷的用量還會下降,但是中國鈷資源極為稀缺(全球的1%),只要一有風吹草動下游企業心里是不踏實的,不踏實就會囤貨、收購,可以說,去年至今鈷價翻倍最主要原因是金屬周期性波動和我國資源稀缺導致的炒作風,缺一不可。2016年全球產鈷量12.3萬噸,其中剛果6.6萬噸占了一半,其他幾個大點的國家中國7700噸,俄羅斯6200噸,古巴4200噸,在這幾年總產量沒增長的情況下,下游需求略有增長,導致他比其他小金屬強很多,現在周期性金屬都后知后覺的跟上了,短期估計也不會弱。
中游材料及電池:逐漸分化
正極材料:當升科技、杉杉股份、格林美、廈門鎢業、富臨精工。正極材料極大程度的決定著電池的性能,上市公司眾多,去年上半年炒完當升科技等之后7月份又發散到富臨精工這些重組股,典型黔驢技窮的表現,隨后鋰電果然見頂。
正極材料過去這一年最大的變化就是從磷酸鐵鋰為主,轉向了磷酸鐵鋰三元材料并重,所以我們看到技術領先的當升科技依然不死,產能領先&布局上游的杉杉股份老樹發新芽,三元材料稀土疊加題材的廈門鎢業最近大放異彩,這才是正確的道路。
負極材料:杉杉股份、貝特瑞等。負極材料在電池中的重要性沒有其他三塊突出,競爭者也沒有正極材料眾多,技術已經比較平穩,都是石墨材料,技術改良居多,至于石墨烯添加劑和石墨烯負極材料,這是以后努力的方向。杉杉股份貝特瑞還是不錯的。
電解液:電解液是去年大牛股聚居地,天賜材料、多氟多、九九久(必康股份)、新宙邦、石大勝華這些,其中石大勝華因為今年電解液溶劑DMC漲價,已經上漲一波,其他自帶六氟磷酸鋰的電解液企業也表現較好。一年過后,隨著六氟磷酸鋰的回落,電解液價格也出現下滑,目前動力電池電解液價格6萬元/噸,但因為有成本的下降,電解液毛利率估計松動不大。必康股份重組后主業已經是醫藥,天賜材料、多氟多股價和六氟磷酸鋰相關性更好,最純正標的依然新宙邦。
電解液之六氟磷酸鋰:六氟磷酸鋰是電解液的核心材料大家都知道,15年初每噸8萬噸,去年最高漲至45萬/噸,造就了牛股多氟多、天賜材料的數倍漲幅,面對高額利益誘惑,國內國外大小企業紛紛擴產:多氟多3000噸+3000噸,另外今年6月份定增的遠景項目還有兩個5000噸,合計1萬噸,天賜材料1500噸+6000噸,必康股份2000噸+3000噸,天際股份1400噸+6000噸,宏源藥業700噸+4000噸,天津金牛700噸+1000噸,石大勝華1000噸+4000噸,杉杉股份2000噸,日本的森田化工也已確認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