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設備:先導智能、贏合科技雙寡頭。這兩票上市都是十倍漲幅了,先導還一度成了鋰電龍頭之一,上漲的核心邏輯:政府給了動力電池企業產能8GWh的淘汰線(雖然不一定立即執行),下游動力電池企業為了不被淘汰紛紛擴大規模,公司處在一個賣鏟子賣水的風口,坐山觀虎斗最為受益,先導是CATL供應商,CATL已經超過比亞迪一躍成為動力電池市占率的1,遠景規劃產能50GWh,同時和黑馬珠海銀隆簽訂了十幾億的大單,董小姐的擴張手筆更大——2017年一上來就是8GWh,未來還會高歌猛進(要知道去年全國名義總產能才100GWh),比亞迪也是其客戶,未來規劃也是50GWh,可以說這兩年是干不完的活;另外先導還大手筆收購優良資產,公司業績每年增速都在50%-100%,非常出色,當下炒作和估值糾結于中期業績是高是低都無關緊要,只要手握重磅訂單、下游擴產高峰繼續,大家就有理由對未來報以極大的信心。鋰電設備這兩年是賺傻錢快錢的階段,就像光伏大躍進時候精工科技這類設備股漲幅最大。
電機電控:新能源車龍頭特斯拉Model 3放量在即,永磁同步電機正在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動機的主流技術,特斯拉Model 3采用永磁同步電機也已經證明了其趨勢。中科三環,寧波韻升,正海磁材已經開始進入部分車企新能源汽車發動機的供貨體系。未來每輛新能源汽車永磁同步電機用量約為5kg,2020年若全球新能源汽車有望達到400萬輛,新增需求望達1萬噸。新能源汽車電機用永磁售價和凈利潤率均高于現在的稀土永磁。
整車:直接接受政府補貼的下游環節,受政策影響也最大,代表公司是中通客車、比亞迪,中通客車16年那一波借業績爆發漲了2倍,但伴隨著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削減和嚴查,業績和應收賬款有可能立馬變臉,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
相關產業鏈及個股可以見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