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有格局,阿里生態不但向國內消費縱深挖潛,更高的是還在積極布局國際市場!這個比較可怕,如果阿里國內市場4:6略輸于騰訊的粘性,那么放眼全球化市場,7:3都是保守的。馬大忽悠個人形象魅力值很高,阿里最值錢的就是馬云本人。
騰訊從早些年的抄襲,到現在微信團隊的小程序,騰訊早已經大到無法想象,其游戲為主的盈利模式根基極其深厚,雖然被所有家長所詬病!騰訊的現金流更明確。
如果說護城河高低一定要論一個定義,那肯定是騰訊,因為騰訊的起家以及現在的大本營本身就是護城河,而互聯網最牛逼最大的護城河是什么,那肯定是社交!
中國最大的社交聊天軟件,他們占了兩個,而且還是排名第一第二的QQ、微信;這不是一個等量級,但是隨著大數據的應用來臨,互聯網下一個時代肯定社交化以及向大數據時代不斷的轉型了,所以如果一直有論調說騰訊的護城河很穩,那也不一定;例如騰訊一直瘋狂的和京東、唯品會、58這樣的平臺牽手,目的是為了啥,其實他的短板就是電商和運營能力!
所以這個護城河阿里的護城河做的厲害的是公關和其他平臺的社交運營,例如他在微博、新聞以及自媒體(今日頭條)領域粉絲的影響力是不可小覷的!
而大數據時代,騰訊也在積極建設、阿里也在積極建設,讓社交不僅僅停留在溝通上,更多是帶動消費價值、企業與企業的產業鏈價值、智能化更好的推動社會發展價值、以及占有更多用戶硬性消費和需求的價值;這樣在人們很多時候離不開阿里和騰訊的時候,這個才是最牛逼的護城河,而且還是方方面面的。如打車取消滴滴、快車當年騰訊的爭先控后的搶占,到后面的共享單車;以及這兩年騰訊和阿里不斷的和各地方政府深度合作智能小區、地鐵、火車支付和消費系統,以及oto的價值!
我覺得自媒體的時代推進,消費支付他們已經介入,而更多的智能化檢索,以及給用戶推薦以及智能化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可能是更大的一個領域需求;
例如租房問題、買房的問題、買車問題、生活日常問題和工作日常問題,當然他們都在慢慢的介入解決。例如工作上阿里的釘釘和微信的企業版、QQ的TM版本;生活中例如視頻、看電影、訂餐、學習等需求都已經開始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