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股票不能僅次漲多漲少來確定,有的股票漲了50%后業績也增長了50%,那就等于沒漲;有的股票雖然沒漲甚至跌了,但它的業績跌了更多甚至虧損了,那它還得跌!作為投資人業績為王是永恒的理念,這是在股市立于不敗之地的不二法門!價值投資既便一時失利,但從長遠看一定是贏家!
在悲慘3000中仔細選。
股票買入拆分為兩種,逢低買入和追漲。漂亮50有銀行這樣的大象,有茅臺這些白馬,共性是市值太大、業績最多是穩健增長,這樣股票因為缺乏想象力,正常邏輯是估值低時候進場,偏高時候出場,2017年出現了機構抱團藍籌,白馬牛市是我們事后發現的現象,一年前藍籌估值不高,就必須馬上漲?大漲是資金熱捧的結果,但是我們無法在事前推理大資金一定這么做,這只是可能之一,可能的路徑太多了。
回到當下,漂亮50是泡沫也好,還是已符合其估值,大咖們爭論不休。無需理會,它們中的至少90%必然已不再便宜,現在進場潛在風險大于收益。
創業板本輪被殺的最慘,也是最難估值的板塊,今年幾百倍市盈率的股票,2年以后就可能變成20倍,彈性太大,沒有基本面功底三思而入,30多倍市盈率進場了,拿了三年不漲,市盈率變成了200倍,這就是不懂的代價。
不要迷信圖形,玩圖玩久的人都知道,任何一個點位怎么走都行,概率優勢不明顯。不要過于盯指數,都分化成這樣了,大盤好不好跟你的股票好不好沒啥直接關系。
先選行業,都悲慘3000了,找個便宜點又心儀的的不難吧,再來選你有把握看懂業務的,不要聽別人看好什么,自己不懂怎么知道他懂多少,做股票沒人能代替自己懂。
2018年,依然是白馬藍籌的天下,像茅臺、格力、恒瑞等股票雖然漲了很多,但這些股票的業績也增長很快,市盈率并沒增長多少。稀缺科技100中的股票,今年會大有作為,特別是其中的5G概念,比如中興、亨通等龍頭,未來兩三年內實現股價翻倍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