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26日,廣東省發改委主任何寧卡透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順利完成,預計有望在近期獲得批準實施。
在25日廣東省人大會議上,廣東省長馬興瑞作政府工作報告稱,2018年要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積極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推動粵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至今已經接近1年的時間,盡管規劃還未最終落地,但廣東等地已經圍繞大灣區開始了多項建設。
2017年年底,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2017年12月26日,珠海舉行發布會,宣布橫琴、保稅區、洪灣片區正式實施一體化。并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資源聚集中心、粵港澳深度合作的重要平臺,發展成為珠海城市新中心。
另外,2018年初,港珠澳大橋基本建成,有望于二季度通車,大概在5月或6月。
而2018年1月10日,粵澳合作聯席會議在廣州召開。會議強調,要開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課題調研,形成一批先導合作項目,加快跨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珠海橫琴新區、廣州南沙新區、中山翠亨新區、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等粵澳合作重點平臺建設。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日前表示,未來10到15年,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競爭力將不斷提高,將成長為全球經濟體量最大、人口最眾多的灣區,對于拉動中國到2025年左右步入高收入國家的門檻有極大的提振作用。
而根據當前各種跡象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有望基建先行,當地港口、基建類上市公司有望率先受益。另外,根據國際科創中心也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主要方向。
相關公司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板塊顯示,
招商蛇口:深圳企業,央企,主營園區開發與運營、社區開發與運營、郵輪產業建設與運營,有望受益于大灣區發展后的土地增值;
廣州港:廣州企業,國企,主營港口裝卸業務,珠三角龍頭港口,區域內貨物吞吐量第一,作為大灣區的主要港口之一,有望受益于大灣區的發展;
中集集團:深圳企業,央企,主營集裝箱、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空港設備的制造及服務業務,有望受益于大灣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