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21日報道,5月19日,價值7200萬美金長江存儲的首臺193nm浸潤式光刻機抵達武漢,將成為長江存儲的第一臺光刻機,將用于14nm~20nm工藝。
在今年的4月5日,長江存儲首批400萬美元的精密儀器開始進場安裝,標志著國家存儲器基地從廠房建設階段進入量產準備階段。據悉,長江存儲已經試產,產業鏈上不少企業都拿到了樣片在測試。如順利,今年四季度,中國首批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32層3D NAND閃存芯片有望實現量產。
ASML是世界唯一一家的高端光刻機制造商,其光刻機的年產量也只有幾十臺,全球各大頂級芯片生產商如英特爾、三星、臺積電都要搶購,屬于市面上“有錢也買不到”的稀缺品。想要發展我國自主的芯片產業,離不開光刻機,而我國此次引入的首臺光刻機將用于10nm級(14~20nm)晶圓生產,意味著長江儲存具備14nm三圍工藝的高性能芯片生產能力,它也是大陸裝備的最先進的沉浸式光刻設備。同時也意味著,我國“國產替代”的研發能力和生產進度將大大提升。
此外,5月22日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為推進《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推進綱要》落地,我國將針對集成電路先進工藝和智能傳感器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出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加速多個重點關鍵產品和技術的攻關,以此促進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并縮小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據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制定的產業發展目標,到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將逐步縮小,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移動智能終端、網絡通信、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重點領域集成電路涉及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6/14nm制造工藝實現規模量產,封裝測試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關鍵裝備和材料進入國際采購體系,基本建成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集成電路體系;到2030年,集成電路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企業進入國際第一梯隊,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相關公司方面, 國產芯片板塊顯示,
北方華創:公司是中國規模最大、產品體系最豐富、涉及領域最廣的高端半導體工藝設備供應商。公司在研的14nm制程設備已交付至中芯國際客戶端進行工藝驗證。同時,公司開發的用于12寸晶圓制造的刻蝕機等設備產品已成功實現了產業化。
紫光國微:長江存儲是以紫光集團、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等共同發起成立,而紫光集團是公司的母公司,紫光國微可依靠紫光集團的產能形成設計+制造的強強聯合,最終實現存儲芯片的國產化。
文一科技:公司半導體封裝板塊產品屬于中高端市場領域,紫光集團持有公司20.54%的股權,公司未來或將受益于紫光集團在芯片領域的高速發展。
通富微電:公司為獨立封裝測試廠家,面向境內外半導體企業提供IC封裝測試服務,是國內目前唯一實現高端封裝測試技術MCM,MEMS量化生產封裝測試廠家。此外今年5月14日公司公告稱,與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擬在芯片設計、凸點制造、CPU 產品封裝及測試等方面進行戰略合作,組成合作共贏的戰略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