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多名乘客在滴滴應用中發現多了一項“滴滴信用付”的功能,每月可預支 500 元結算車費,下個月還款。
據這些乘客介紹說,在一次打車結算時,滴滴應用彈出了一個需要輸入姓名、身份證、銀行卡和手機號碼信息的頁面,填寫后,在“我的錢包”功能中多了一項“信用額度”。同意開通這項功能的用戶會自動簽署一份“個人征信等信息查詢及使用說明書”、“賬戶委托扣款授權書”和“貸款合同”。
在網友提供的截圖中可以看到,同意簽署這些協議后,意味著用戶本人同意授權服務方可以通過央行征信查詢自己的金融信用基礎數據,使用信用付功能的履約記錄也會上傳至央行征信系統。該項授權為不可撤銷協議。
據滴滴介紹,目前這項功能還在小范圍內測階段,是一種“先打車、后付款”的新支付方式,只針對部分快車和專車用戶開放。為了鼓勵用戶開通這項功能,滴滴還會在用戶同意相關協議時,贈送 50 元打車券。
這不是滴滴自己做的消費貸,借款方是深圳華強小額貸款公司。也就是說,開通信用付功能的用戶是跟放貸的小額貸款公司建立了信貸業務。滴滴只是“中介”。
從 2015 年起,滴滴就開始嘗試做金融業務。開始只是上線了一些保險、理財和分期付款業務。去年 8 月拿到網絡小貸牌照后,開始推出更多消費金融產品。去年底,滴滴還通過收購一九支付,拿到了第三方支付牌照。
今年 2 月,滴滴上線司機貸,單筆額度為 1.9 萬,可分 3-12 期不等。除了和第三方信貸公司合作,滴滴還成立自己的信貸公司——重慶市西岸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司機可申請 3-5 千元貸款。4 月,滴滴還針對乘客用戶小范圍上線滴水貸,最高可貸款 30 萬元,也是和第三方信貸公司合作的。
從目前上線的金融產品來看,滴滴多是以導流的形式和第三方平臺合作,通過這種流量營銷的方式來獲得網約車業務以外的收入。雖然流量營銷相比較自己做信貸業務賺取的利潤要低,但風險更小,也更安全。
但幾十上百元的車費,你是不是真需要貸款?借用網貸會在人民銀行留下征信記錄。部分銀行在決定大額貸款時會根據你的信用記錄調整利率。啟用之前還是得考慮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