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抽飛:抽飛就是取消認購的意思,說白了本來是要認購的,但現在突然反悔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步反悔
這些東西很難說是臨時的還是惡意的,因為根本沒有任何證據。
所以從大面上講只有兩種情況:
1、認為整個股市發展不好
看看這幾天的港股行情,跟我陸神奇的000001一樣,跌的跟狗一樣,從31512點快速跌到28778點,所以市場是有恐慌情緒的,一恐慌市場不平穩誰還投錢啊,因為進來的錢你也不知道能不能賺,當然這有一個前提。
2、前提是什么?是小米公司本身的價值
有一個消息:
6月初小米估值定價基本確定在1000億美元以上,爭1200億美元,基石投資者定價在800億美元以上。
但到6月底的時候改了,改到了700億美元,為啥?所有人都認為不值這價。
所以市場的信心再次被打擊,也就是說雙重影響下才會有這樣的結果。
小米此番上市命運無疑多舛。
質疑一:小米市場定位
投資者對于小米的疑慮,表面是估值過高,實質是小米定位。
目前,市場對小米的主流定位是硬件公司或者互聯網公司。
6月14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小米集團公開發行存托憑證申請文件反饋意見》,質疑小米互聯網公司的定位。
從小米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以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終端依然是最重要的營收來源。從2015年至2017年,這一比例從八成下降到七成,但是依然難以掩蓋其重要性。相比之下,小米的互聯網服務收入占總營收的比重很低,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達99億,占營收的8.6%。
如果小米是家硬件銷售企業,則經營環境不容樂觀。根據工信部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數據,4月,國內市場出貨量3425.1萬部,同比下降16.7%。前4個月,累計出貨量1.22億部,同比下降23.7%。
質疑二:小米核心技術
小米與眾不同的是站在“中國質造”的肩膀上。 它的邏輯是以“手機—硬件—大消費”為核心,以此向外擴充,構成小米生態鏈。但從小米招股書披露的數據看,小米并沒有市場認可的核心技術。
以手機為例。小米各款產品都是高通處理器,而高通的處理器又都是誰都能拿到。市場有句戲言,小米不生產產品,只是產品的搬運工。
當然,如果放在香港股市長紅的去年,這些都不是問題。可是,面對不斷趨緊的流動性,小米則遇到麻煩。香港金管局為了維系聯系匯率制度,多次出手買入港元,一定程度上收緊了港元的流動性。目前,香港市場上各個期限的銀行同業拆借利率Hibor均出現快速上升,均刷新自2008年底以來近10年的新高紀錄。
看來,小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國際資本市場上,估值過高也是一種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