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部分上市公司股東趁市場調整之際,對公司股票進行了增持,增持力度明顯強于4月份。
根據數據作了一下統計,截至5月12日收盤,重要股東及董監高(含董監高直系親屬)增持時間的前后落點全在5月8日及以后的增持行為共272起,涉及110家公司,不論是在增持行為數量上,還是在涉及公司家數上,都較4月份大幅增長,表明隨著行情下跌,重要股東逆市增持意愿顯著增強。
一般認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增持要么認為公司股價低估,有必要趁低價吸納以增加話語權,要么是為維護股價穩定,防止公司股價非理性下跌造成相關風險。從規模上看,上述增持行為合計增持了2.4億股股票,耗資近30億元。除了董監高及親屬外,增持主力是各種公司類型的股東,很多還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
如普洛藥業公告稱,控股股東橫店控股于近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共增持公司股份1146.8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1.00%,本次增持均價7.3元,照此計算,橫店控股本次增持耗資8357.94萬元。又如康美藥業近日接連獲得公司副董事長和控股股東的增持。5月11日,公司副董事長許冬瑾以競價買入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共計250.7萬股,增持金額約5003 萬元。次日,公司控股股東康美實業以競價買入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共計1060.87萬股,增持金額約2.17億元。
還有一種另類的增持。康得新5月10日公告稱,基于對公司經營發展的支持以及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控股股東康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已于當天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承接東吳康得新1號所持有公司的全部股份,合計4567.57萬股。雖然這是控股股東承接資管計劃股份,但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增持。
統計數據顯示,自5月8日跌破3100點以來,被重要股東增持股很多都屬于前期調整幅度較大的股票,股東趁機撿“便宜貨”跡象明顯。這一點在很多公司類重要股東增持行為上表現得非常明顯。
數據顯示,在上述32家被公司類股東增持的股票中,四分之三的股票今年以來出現下跌,其中10只股票今年以來跌幅超過兩成。天晟新材最近幾個月股價連續下跌,今年以來跌幅近四成,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之一吳海宙,通過其持股100%的晟衍(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5月11日增持股份22.4萬股,以每股7.85元的交易均價計算,耗資175.84萬元,趁股價處于相對低位,逢低吸納籌碼的意圖較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