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財政部招標發行的兩期國債中標利率明顯高于市場預期。
據專業市場人士分析,此次財政部續招標發行的3年、7年期固息國債,加權中標收益率分別為3.6739%和3.7250%,均高于此前市場預測均值3.64%和3.67%;對應投標倍數1.62倍和1.66倍。
兩期國債中標利率也均高于二級市場水平,16日,銀行間市場上待償期為3年、7年的國債收益率分別為3.6057%、3.6496%。
上述情況最終導致國債收益率曲線出現多重倒掛,即所謂“M”型收益曲線出現。不僅7Y收益率高于10年期國債收益率10個BP,3Y中標利率也高于5Y二級市場利率。
上海某大型券商的一位債券交易員5月18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常規情況下,因為發行人需要給投資者更多的“貨幣時間價值”補償,長久期的債券收益率會高于短久期的債券收益率,所以國債收益率曲線應該是一個平滑向上的反向拋物線。
國泰君安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覃漢5月18日表示,如果說7Y-10Y作為利率曲線價值洼地的典型代表,在債市成交清淡時期常出現倒掛而被投資者習以為常的話,短端利差的倒掛則更為罕見。
對于這種罕見的情況,多位市場人士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強監管背景下,市場流動性不足以及市場配置力量弱勢的影響。
“目前的曲線形態,更多說明中長期配置力量的不足。” 周冠南認為。
周冠南進一步解釋稱,“配置利率債的資金主要來自于基礎貨幣。一方面是市場基礎貨幣總量的減少;另一方面,由于央行貨幣投放形式改變,中小銀行更多通過主動負債獲取資金,在強監管、資金成本上行的環境中,中小銀行的配置能力也在減弱。”
除了配置力量減弱,流動性不足也是“M”型收益率曲線出現的重要原因。
“4月以來,金融監管持續趨嚴,監管機構通過多種方式推動金融杠桿的去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一方面,雖然近日央行、銀監會、證監會陸續表態穩定市場情緒,央行通過逆回購和MLF投放貨幣維穩資金面,但金融監管趨嚴的預期依然持續存在,市場情緒依舊較為緊張。”中誠信研究員首席宏觀分析師袁海霞分析稱。
“尤其是當前中小行面臨較大的負債缺口,在短期流動性上形成‘擠出’壓力,流動性依然不足,資金面仍然較為緊張。”袁海霞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招商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對此解釋稱,理論上來講,一條平滑正常的收益率曲線是由長短期限債券的“套利”機制(即期-遠期平價)來保證,但是由于整體市場缺乏流動性,導致“套利”機制無法成立,因此會形成收益率曲線不平滑或不正常的狀態。